1. 首页 > 星座时间表 > 文章页面

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

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太极拳教学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以及太极胯八字圈教学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太极拳的“逢转必沉”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太极拳的“逢转必沉”

太极拳是我国独有的武术,当今人们习练太极拳能强身健体,也能祛病延年。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太极拳的特点柔和缓慢,没有人群限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逢转必沉”。欢迎阅读!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官方网站

太极拳的“逢转必沉”

沉是太极拳的根本,很多人学习太极拳都知道,现代拳师都要求放松,太过松散就失去了练武的意义。

“逢转必沉”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太极拳运动的一条重要规律。所谓“转”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步伐的转换,二是虚实的转换。

所谓“沉”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松胯下沉”,身体上肢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二是“旋转下沉”,上肢的方向有所改变。这两种“下沉”的方式没有固定模式,总是在交互运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熟练太极拳的松沉练法,常练太极拳能帮助你缓解疲劳。

在步伐转换时,实腿一侧先要“松胯下沉”,或者“旋转下沉”,一是为了将身体重心稳固在实腿,虚腿则可轻灵;二是实腿一侧“胯沉”,虚腿一侧“胯升”,就达到了“以胯领腿”的目的。

动步之前只要做到了实腿的“下沉”,在步伐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诸多弊端,就会自然消除,这是做到“迈步如猫行”的关键,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

太极拳的步伐移动应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实腿先“旋转下沉”,稳固重心之后先将虚脚收回来;第二是通过实腿“旋转下沉”,再将步子开出去,这一次的“旋转下沉”既是为了稳固重心,也是为了开步时的身体平衡。

太极拳重视阴阳变化,练习太极步法要分清阴阳,步法清晰,在步法训练中,做好松沉转换。

开步的一般规律是,旋转右胯,左脚开步;旋转左胯,右脚开步;左右开步的“旋转”幅度小,前后开步的“旋转”幅度大。

在虚实转换时,实腿一侧“松胯下沉”,身体上肢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称之为“胯走下弧”;如实腿一侧“旋转下沉”,身体上肢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则称之为“胯走后下弧”,又称之为“胯走立圆”或“胯走螺旋”。

这种“下沉”是通过松胯实现的,与身体上肢“下坐”有本质的不同。无论是“松胯下沉”还是“旋转下沉”,身体上肢一定是一个整体,不可扭曲和变形。

在虚实转换时,为什么实腿一侧首先要“松胯下沉”或者“旋转下沉”?“下沉”一方面是为了“借地之力”,使腿蹬地不但能吃上劲,同时也能起到倍增器的作用,与小鸟起飞时身体先下伏是同一道理;另一方面是为“蓄劲”,“沉”即是“合”,合后即可击发。

所谓“旋转”,不仅可使虚实转换圆活,也为以身带手创造了条件。没有虚实转换时的“旋转下沉”,就不可能产生出“螺旋劲”,从这个意义上说,太极拳就是“旋转虚实”的运动。

在重心移动时,“旋转下沉”是否做的到位,可用“坐腿掖胯”来检验。“坐腿掖胯”是实腿一侧“旋转下沉”后所产生的一种状态,就是将实腿一侧的胯合住,将重心坐在实腿上。由于身体上肢的“旋转下沉”和“坐腿掖胯”,不但能够感觉到脚掌对地面的反弹力,还应该有一种脚掌由里向外搓地的感觉。

能否做到“坐腿掖胯”,扣住膝盖是关键。如在实腿一侧“旋转下沉”时,实腿膝盖产生晃动或向外翻拧,不仅有损膝盖,应有的感觉也不会产生。如果实腿脚尖外摆成八字,同样无法做到“掖胯”,重心也无法坐到实腿上。

“逢转必沉”,既是先人们总结的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又是习练太极拳所必须遵循的拳理拳法,也是打开太极大门的一把钥匙。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突然顿悟,练了这么多年太极拳,原来练的就是“逢转必沉”四个字。

太极步法及其转换规律

学好太极拳,可使人们从健身层次,提高到认识身体结构的层次,最终转变到开发身体能量的层次。身体上的这个转变过程是一次次质的飞跃,它即简单又复杂。简单的是;初学太极拳的人,可以在明理老师指导中,马上就能在身体松弛之中,体会到自己身体中存在静如山岳的功夫。

复杂的是;这种体会离开老师的指导,自己在身体上就体会不到了。悟性差的学员认为是老师骗人,悟性一般的学员半信半疑,悟性好的学员勤练之。

不是老师骗人,老师让学员体会时,是将学员身体的骨骼拆开了,而后按照结构力学原理,从新调整骨骼之间的间架结构,使身体之中即刻就能出现一种膨胀的支撑力。对身体上的这种潜能开发,如同现实生活中盖的高楼大厦,修建的桥梁、隧道等等实物。

身体也是如此,只要是间架结构搭配的合理,就能出现一种超出寻常的承重能力。而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不知道自己身体结构之中有这种潜能,更不知道能量的变换是在毫厘之间。其实稳定的步法,就是腰部往下的各个关节的合理搭配。

身体上的这个技巧,对明理的老师而言,一般在教学时都会根据桩功的方法让学员体会。绝大多数学员在体会时,是在寻找运动方法的对错,而不是体会身体结构的变化关系。听我讲之后,有的学员会埋怨老师不把道理讲情楚。

根据我的太极拳学、练、研、传过程判断;不明理,责任不在老师。是自己身体基础达不到太极拳的要求,而急于求成,导致身体固定不住协调运转规律。即使是老师把运动原理讲的特别透彻,身体上也是无法掌握到这个层次的。

从陈氏太极拳外形看,大多是以三七步为主。三七步在有些武术拳种中叫做“牮桩步”,“牮”字典上解释为;房屋倾斜,用长木头支起弄正。我们练太极拳要想立身中正,只有这种步法是最合理的。

可以说步法转换的好与不好,决定了太极拳的功夫境界。而步法转换的对错,完全在于膝关节的运转,它决定身体的承重能力,如果保护的不好,就会一事无成。

当太极拳练到“意气君来骨肉臣”的层次,你就能体会到太极拳运动如同桩功的境界。身体上骨肉运动是被动的,身体的协调运动完全是被气息的收方所牵引,身体只有练到此时,“松”才到了一个层次。膝关节的运转,只是身体之中九转中的一转,但是这一转可以决定你练太极拳最终的境界。

怎样练习才能成功呢?我在以前的体会中写的很清楚。细节是这样的,首先一定要按照拳谱的姿势,摆正自己的拳架,调整好三七步,拳架姿势不要过低,身体有下蹲意识就可以拉,是意识和气息有下沉之意,而后全身不要动,上身保持中正,头上顶,全脚掌着地,在身体松静中体会静如山岳的境界。

膝关节怎样的运转是关键的问题,如果都会练就不能出现“操、拳”之争了。初始是用三七步分开身体重心,通过两腿之间的重心作用,使脚底与地面产生摩擦后出现拧力,促进踝关节转动,催动小腿转动,带动膝关节划圈运转,将支持身体重心的三七弓步旋转到另一侧。

在这种运动中保持三七弓步的步形不变,上身不要偏,身体如立轴随之转动大约45°,到位之后在反方向转动运行。就这样来回地转换身体重心,如此反复练习,举一反三,熟能生巧。

随着功夫的增长,慢慢就会体会到,身体的重心不是指身体自重,而是指意识与气息下沉,这种劲与地面之间有一种支撑力,当体会到二力济压作用平衡时,膝关节出现揉搓的自转现象,身体之中的每个关节都跟随脚底运转而运转,使身体形成了螺旋旋转的整体转动功夫层次。

膝关节这样的缓慢转动,可以促使身体的各个关节运转灵活,防止膝关节受到意外伤害。在膝关节缓慢运转的同时,也能控制住了身体乱动的毛病,慢慢地就练到了太极拳协调运动的基础。

练到此时方知,师承太极拳是从有形之中练出意气,再练到身体随意气自然运动。而不是从简化太极拳套路,练到传统太极拳套路,再练刀、枪、剑、棍等器械的太极拳学练过程。

沉的含义

“沉”是太极拳的本质,松是方法,沉是目的。至于气和腰档劲、圈、圆、球等等,都是在沉的基础上的附加品。人生除了脑袋以外,所以肢体和部位都应练出沉劲来。

简单的说,就是手臂沉,并作用到肩,肩往后撑,从而完成脊椎到手臂的撑劲,也就完成了手臂力由脊发。如若没有手臂的沉,手臂就不会有撑劲。

通过松腰,使腰以上的体重都用到胯上,然后下沉到腿上,完成腰裆劲下沉。通过松腿脚,把脚以上的重量都作用到脚底,完成发力于根。

小沉要服从大沉,小沉要辅助大沉。身体各个部位是有重量的,通过松,要体现出这种重量来,就自身的重量来说,手臂就属于小沉,躯体属于大沉。

举例说,右转体抱球,右手臂是小沉。当右转体下沉时,就会把小沉的右手臂通过胯被翘起来,右手臂属于服从地位。而左手臂会随着身体下沉也朝下向右下沉,完成辅助身体下沉的作用。

练太极拳就要把身体练沉,就如同死物与活物的结合体一样,从有力的下沉,练出无力的沉,蓄力时,全身沉造成身体的压缩,并作用到地面上,造成脚的下蹬力非常大,这种下蹬,通过大地的反作用力,把下沉的身体给摧荡出去。

脚的沉就是不断的增强身体的肌肉力,弥补下蹬力量不足,常言道,其根在脚,脚是全身最下部位,是全身的根源。

腿足动则全身动,腿足停则全身停。练太极拳者,务必认真刻苦从腿脚练起。

如何练太极拳的松沉

1、实的部分身体从上往下放松而沉到脚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虚的部分身体从下往上放松而飘或提起来,如松而不飘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极拳下盘的沉提劲,就是这种练法之一。

2、很多人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会使自己的膝盖受到损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没有真正的松膝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如果你做到了松膝,那么自然能够将身体的重量下沉到脚底,就不会觉得自己的膝盖受力太过。

3、如在练拳架或练推手时觉得腰骨或腰肌过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腰。

4、有人说弓步的后脚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有人说弓步的后脚伸直是对的练法,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赞成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

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落地面时后脚伸直,发劲时后脚蹬地由实变虚,亦可伸直。

5、有很多人在理解松肩坠肘上,其实走上了误区,但是却自以为练得很好,练得很正确,最终并没有达到太极拳的效果。松肩坠肘中的肩指的不是肩关节,而是肩胛骨,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地方。

只有松开了肩胛骨才能使你的手臂互通,并且帮助你做到气沉丹田。

6、何谓腰胯带领四肢,就是说四肢的一举一动都受腰胯带领;如果腰胯在这个势完成运动后,上肢或下肢还有多余的动作,那么,说明腰胯与四肢的运动已脱节。

7、有人用弯曲膝关节来降低下盘重心和身体高度的练法,一不是松沉,而是硬意坐低;二是膝关节僵紧,不利于虚实变化,又容易损伤膝关节。

只有松腰、松胯的身势下沉,脚底受力(不是僵滞长时间的受力,而是地面反座力前短时间的受力),膝盖不受力,才是松沉。

8、当练拳中出现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为筋骨强度还不够,而不一定是方法错。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阶段性的,累过去了就不累了,这才是正常的,但不要以为累是长功夫的标准,更不要去追求疲劳。

沉的练习方法

(一)要坚守太极拳的要领

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

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二)盘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

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

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三)只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

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口令

24式太极拳应该怎么打呢?它的分解动作口令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

一、无极起式

练拳须从无极始

掤挤捋按须认真

掤,意在腕背

挤,意在指尖

捋,意在掌心

按,意在掌根

二、金刚捣捶

正面立圆顺时圈平圆左弧腰左旋平圆右弧摆右脚双掌右捋铲左脚

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右侧立圆反背拳

三、懒扎衣

正面立圆顺时圈右拉左采如拔剑双臂左合如十字平开双掌提右腿

双臂再合落右足右臂向右托左臂沉肘坐腕立右掌左掌按摩到丹田

四、六封四闭

两掌顺时转小圈掌背连根向右挤正面立圆顺时圈左刁右托再合腕

两掌松落腰转左两掌画弧到耳侧左足内收虚点地两掌下压如拔胡

五、单鞭

右合左开运两掌双掌大圆对开合右手出钩左仰掌起左足钩收落铲

左手荡开右脚叩左手顺时转丹田左开单鞭弓马步

六、白鹤亮翅

双手下松左膝侧双掌顺时一大圈双掌平胸向右捋顺时小圈左足收

上动不停左足摆左掤右捋上右足交叉顺时混元圈双臂合十右足铲

重心前移亮右翅

七、斜行拗步

右掌化弧落中线重心後移右脚摆重心前移左手扬左脚钩铲撑两掌

重心左移收右脚搂膝拗步左手钩右掌平圆反时圈面向中央背撑圆

八、提收

右足上步虚点地双手松落两胯侧右足後撤一大步左足拖回虚点地

两手大圆落腹前双掌提升右肩前按掌提腿右脚立虚领顶劲命门撑

九、前蹚拗步

落脚左掤右掌挤右合左开左脚摆右掌左捋扣左腕右腿里合落地铲

双手反时正立圆右掌向右平拉开马步坐腕沉两肘

十、掩手肱捶

双臂合十左旋腰右领左随右旋腰左领右随左旋腰

震脚开步松两掌左盖右炮反背捶磨盘穿掌反时展

先合後开八字手左掩右冲发寸劲右把左扣提右膝

十一、披身捶

左侧小合混元圈右掌顺时扫大圆双掌松落如无极阴掌前掤阳掌落

平弧合十右在上两掌侧开提右腿右足开步再合十平圆反时抓一把

左拳右探眼朝上右拳吊摆沿走前右挂左拦要蓄劲左挂右拦意为先

十二、背折靠

右拳松落反时圈右拳左领腰转左左拳下撑大腿根右臂逆缠腰转右

十三、青龙出水

右掌松落顺时圈右挂左拦似从前左挂右拦拳反背左手撩指右拳落右拳吊摆左手回

十四、双推手

右拳变掌顺时圈左掌丹田转小圆右足内叩随腰转左足微收双掌捋

双掌松落左足摆双掌左捋上右足双掌合十再松落大圆合劲左肩前

右足前跨一大步左足拖步双掌推势如推倒万重山

十五、三换掌

两掌松落腰转右双臂提升折右臂转腰前抹右阴掌转腰前抹左阴掌转腰前抹右阴掌

十六、倒卷肱

双掌顺时一圈半右掌变拳找左肘左肘随腰推向前左足斜退一大步

右掌浮抹左阳臂左掌松落大腿旁左掌前捋左脚扣右足斜退一大步

左掌浮抹右阳臂右掌松落大腿旁左式重覆再一遍

十七、退步压肘

磨盘穿掌小立圆右掌平扫过左膝左掌平扫到右膝右肘下压左仰掌

身微下沉顶劲领重心後移身微起两掌对拉分阴阳磨盘穿掌扣左足

右足弧形撤大步左肘下压右仰掌余式同前方向反

十八、中盘

双掌反时侧立圆左足回收虚点地左手随腰甩仰掌左足画弧外摆落

右腿提平右臂举震脚斩手腕相合左足开步腰右转右合左开右跟步

左足侧开大马步右捋左臂定中盘

十九、闪通背

双手原地顺时圈右足回收虚点地顺时再圆双臂合右足前伸重心左

弓步左采右掌劈左足上步穿右掌双掌反时向後捋左足平移横叩步

双掌下游右足虚右足後扫再落实左按右采劲在腰

二十、击地捶

顺时捋采掌变拳右拳前崩心向下左拳平拉到左侧右足踏地小并步

右拳反时内摆捶右足上步顺自然左拳顺时内摆捶左足上步顺自然

右拳反时栽向地左拳顺时小臂斜顶劲不丢弓左步

二十一、平心捶

右拳反背穿心肘上左足海底翻花双拳松落心向後双臂顺缠向後引

震右脚双臂合十左上右下於腹前两掌侧开左足开磨盘穿掌反时展

左掩右冲发寸劲

二十二、煞腰压肘

左足前移虚点地右拳顺时反背捶左足後撤一大步双臂合十腰转左

双拳随腰顺时甩松腰坐胯体松沉

二十三、当头炮

双拳变掌顺时圈上捋下采再抓拳右足回收虚点地右足外摆再震落

双拳采落右下方左足上步成弓步左掤右冲当头炮

二十四、收式

双掌前引再後捋右足上步虚点地右臂前撩左臂合右足回收成并步

双掌松落归无极捧气收功

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点提示

一、无极起式

无极式站立时,要松肩,松肘,松胯,松腕,周身自然,内外六和.顶劲要虚虚领起,腰部放松下塌,命门自然松开,虚心实腹,意沉丹田.如此三至五分钟,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无存,气息移动时,再练习起势动作.做起势动作时,要注意意气的运行.心意后引时,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手随意动,同时后引.心意上堋时,内气由命门出发,循体后督脉上行,至两肩,两肘,两腕.然后两腕领气虚虚上堋,形成堋劲.心意前驱,气贯指梢伸挤,而成挤劲;心意回引,气从梢端返回两肘,形成捋劲;心意下沉,无极站桩,意守丹田,太极起式,要求圆活流畅.所画之圈要大一点,要有深拔之意,以后的动作都要求如此,要掌握阴阳的对称,统一和互为转换.由下向上堋,有上必有下;由后向前挤,有前必有后;由前向后捋,有后必有前;由上向下按,有下必有上.,

二、金刚捣碓

做金刚捣碓时,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右胯,膝,脚三节要放松松开,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震脚时切不可努气用力,使劲跺它,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伤筋,伤肾,伤脑,伤气,伤身.震脚是松气,松劲所致,是身心俱松的表现,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积柔而成刚.定势时腹归太极元相,心内一片太和.本式的折叠右转,回捋水平圈实,与步伐调整要协调一致,圆活流畅,同时完成.腿手分家,应匀速对称,配合得当.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相差半步左右,以保持稳定脚.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应同时完成,拳到,脚到,身到.右脚屈膝上提,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右脚震落是松气,松腿,自由下落,不可跺脚,以防自伤.无论是提脚还是震脚,右腿,胯,足,三节要放松,若断若连,以后动作均如此.

三、揽扎衣

做揽扎衣动作时,要注意胸腹的开合折叠,腰,背,臂的迎引后撑,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还要做好欲开先合,合之再合的续合式.两臂伸展斜开时,肩,肘,腕应依次伸展,节节相开.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要以腰带手,肩,肘,手依次伸展,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本式的提腿,开手和缠腿合手,上肢与下肢运动,应协调一致,相反相成,同时完成.右转平开前,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圈,定势时手不能出圈,即手不能开过右腿,并保持周身的圆浑.

四.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两手环形旋绕时,要靠胸腹折叠开合,和腰胯的旋拧圆转,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气息更流畅.向右下前方斜按时,以右手为主,左手为辅,同时有肩靠,手靠,胯靠,膝靠之意,手到脚到身体到,意到拳到,一气呵成.本式的大捋圈,要有高山流水的意境.左手引带右托手,两手配合,与捋手变化,既横捋手变捋掠手.收步斜按左上右下45度斜线流畅下按,松沉下按,虚实分清.

五.单鞭

做丹田内转的做单鞭式动作时,胸部常兼有堋捋之意,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右勾手伸展时,形如抽丝,一挥而就,并与左手对拉相开.左手围绕肚脐旋转,是在丹田内转的带动下完成的,要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左手开展时,肩,肘,手依次相开,最后意贯指梢.整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本式的勾手左转圈,是右勾手与左转腰相向运动圈,似盘旋抽丝一般.勾手时,拇,食,中三指撮拢,谓心,肝,脾相合;也可五指撮拢,谓五脏相合.松开左手,是左手与右勾手,与右脚之间的放松对开,闭合要又由衷而开,又有混元博大之意.

六、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上合下开时,左手护手护脸,右手护腹护裆,上下护住中线,左右两肘护两肋,这是对挤掩.左手暗藏催心掌.配合右脚上步擦地,前肩靠,肩靠,肘靠,撩阴掌,前弓后蹬并身到,这是对比掩.本式的两个斜开合圈,根据胸朝东北方位而称斜开合.前者为上合下开,右肩靠,作运气准备;后者为白鹤亮翅作运气准备.前者又称欲合先开,后者又称欲开先合,又都寓闪展腾挪和化引之用法.

七、斜行拗步

做斜行拗步时要注意,两手交替斜线运行,皆不过中线,左右轮换而又护着中线.左手运左半身,右手运右半身而不失中定.以腰带手,以手领腰,腰腹,臀胯折叠旋绕,胸腹同时开合折叠.本式的左脚开步与右手斜伸,是沿东北和西南两个隅角成一斜线,跟步斜行和上步斜行,都沿这一斜线运行.方位是斜的,所行之圈是斜的.右手为主,斜行,转圈;左手为辅,斜行,转圈,两圈交替斜行.右脚跟步是右手向前斜行牵引所致.

八、提收

提收中的两手上提,为提收上式的接应劲,接住对方来势,引臂入圈贵在精神贯注,神形相合而不留痕迹.收捋时,周身沉稳地蓄住劲,而达到引劲落空的目的.虽未发而意在先.两手按挤,提膝上顶须同时完成.左膝堋顶,暗藏靠封里合腿,腰微暗转,尽由己发.提收圈中寓捋,引,化,拿,蓄等变化.要与丹田内转,腰身内转相配合,提膝和推掌须同时完成.右腿沉好,左腿提好.

九、前趟拗步

前趟拗步里面有一个以闪身法引转来势的动作,一退,一转,一引,一缠而引劲落空.右腿屈膝上提时,塌腰敛臀合裆,周身拧裹相合,上下一起到.落步进逼屈身劲,上劲下屈膝堋顶.上劲在两手,左手为采手,合手,擒拿手;右手为扑面催心掌,下屈在膝顶,胸腹中膛行,审时夺势里合腿,心意如游龙回旋,身形似弹簧缠绕而连绵不断.上步挤手须上下相随,意到,拳到,渐发于足,前弓后蹬,节节贯通.双开水平圈时,两臂,肩,肘,手与两腿,胯,膝,足,由内而外依次伸展,对称相开,开中有合,气势博大.

十、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右脚震落时,不可努气用拙力,拳在松气震落,在最后出拳之前,左手食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势的方向,以及眼神,心意所注之处,要三点成一线,才能有的放矢.左手前掩为接劲,右拳屈屈为蓄劲,随屈就伸,阴阳互变,拳到,肘到,意到,气到,劲到.出拳时要积柔成刚,切不可努气用力,也不可以力代气.梢虚中髓根节摧,拧腰转胯起于足.右手要反转平圈,左手是正转平圈,转体是廻旋折叠圈,要绕丹田垂直轴转,转体扣拳,扣脚,提腿,合手须同时完成,一转而成,重心不升起,沉住气,右腿提好,顶劲领好,左右平准,中正独立.以后独立腿步都需如此.

十一、披身捶

披身捶为大转身法,右手先松落,为承接来势引劲落空,右转旋绕一大圈时,应圆活,无凸凹,并有肩靠,肘靠,臂靠之意,暗藏采手和切掌,辅以右脚里合腿法,腿手并用,而令对方,此手法之巧,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转关在腰,周身上下左右,需一起松沉裹合,蓄住劲.两手节节抓臂握拳,而有抓筋拿脉之意.披身捶的环形开合圈,需圆浑饱满.胸,腹,腰,背,臀,胯同时开合折叠,全身充满弹性,上开下合,下开上合须对称协调,同时完成.磨盘转圈要合周身之气运转,气运带脉,转丹田.连环炮应匀速对称,前后对立,两抽换,劲由足发.披身摆拳要合着腰裆劲,顶住周身气,围绕中轴线左右回旋披转饱满,圆浑,虚实互换,落气到脚,两脚心有折转,下转之意.

十二、背折靠

背折靠一是折背靠,而是折肘靠,一是折背靠.

十三、青龙出水

青龙出水要求左摆拳时右挂肘,右反背拳时左挂肘,左抑扬指时右挂肘,右阴俯拳时左挂肘,且左右对称,屈身相配,由中而运.

十四、双推手

转身上步时,两手领住周身之气,自右向左转,转体转圈转重心,与右脚上步要同时完成.

十五、三换掌

三换掌是重心定在右腿上,通过两腰左右抽换来达到换掌,达到换虚实,既四次转腰三次换掌.

十六、倒卷肱

倒卷肱右拳沿后上前下的立圆轨迹绕转时,右手用意节节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脉之意;左手立掌护于体前,与腹前的右拳上下照应,上紧下徐,右拳随时弹击对手裆腹部.后撤时,后撤之脚如履薄冰.定势时,前手臂弯如弓,身虽后移而意在前,自然中定平准.卷肱时,以意旋腕转膀,逆旋开展,顺缠卷收,总要松活,柔顺,圆转,连贯.撤步时需贴地走斜弧线,有如履薄冰之意.重心后移身后坐,转腰与两手前后对开需同时完成,匀速对称,协调一致,到拳到.

十七.退步压肘

退步压肘做单双臂磨盘缠丝圈时,臂以肘为轴,身体以腰为轴,两腿以膝为轴,上,中,下同时磨盘旋绕,并与胸腹开合折叠相配合,三轴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盘缠丝圈.做右压肘式时,要注意两臂抱肩合肘,两腿开胯圆裆,腰背裹圆,周身相和.右脚弧形后撤时,脚掌贴地,如履薄冰.要细心体会脚下的感觉.身体右转,后移,下坐,要沉稳凝重,安如磐石.退步压肘不是局部的单一肘部下压,而是整体的抱肩合肘身下沉的自然压肘.右脚退步与倒卷肱退步相同,先收步,再贴地弧线撤步.

十八.中盘

做上合下开式时,右脚震落应松气,松腿,震脚不可努气用力跺它.左脚开步应顺遂自然,好像是被右脚震弹出去似的,左腿同样要放松,无拙力,形成左转侧斜双逆双开缠丝圈后,两手上下斜开,和右脚收拉,皆要随身腰而动,身到手到,手到脚到;右脚似乎是被左手领带而左移的.右脚要松胯,松膝,松脚,胯,膝,脚三节若断若连.中盘要斜开,也以左手为主,右手为辅,领住周身之气,由内向外的斜开分行.两手开,两腿也开,上下同时对开,开而不出圈.左手与左腿相合,右手与右腿相合,开而不散.

十九.闪通背

闪通背做两手交错,相反运行的上下掠劲时,两手左切,左腿右扫,要腿手并用,相反相成,手到脚到,刻不容缓.做倒转身法时,转身应圆活无滞,浑然一体.两手回旋与扣步,转身密切配合,也要注意手到,脚到,身到.最后闪身撤步通背时,两手的翻转与转身撤步要密切配合,一气呵成.定势时应沉着稳健,上下相合,前后相照.闪通背,又称运气通背.通背就是通三关,通周天.本式中的竖圆圈就是通背圈,周天圈.要求圆转通顺,而又在意,不在气.意为气头,气随意行.只要练好先天混元气,熟练混圆圈,就能自然通背,通周天.转身扣步是倒转身法,要圆润自如,一气呵成,一转而就,无滞缓.

二十.击地捶

击地捶的近身跟步,左架,右冲拳,要求身,拳,脚一起到,劲整式稳,左臂上架形如拨云见日,右拳前冲恰似开弓放箭.两拳抡臂,左右挂绕,肩护着体前中线而交替运行,并与左,右进步配合好,形成上引下劲的击地捶定式.左右摆拳是连环进击法,也是腿手并用法.定势时两肩要平准,脊,背,腰,臀不歪不扭,不凸凹

二十一.平心捶

平心捶前的合后开的双卷肱续合式,要做到两肩边卷合,边沉塌,两肘相合,两拳相合.此动与后面的前开后合,双翻卷的弹抖式,皆要随胸腹开合折叠而卷续翻转,不要单纯追求两臂的弹抖劲.发平心捶时,两脚开胯,裆圆活,两膝拧转式相合,两脚踩蹬向下钻,全凭腰胯松活转.左臂螺旋挂肘,为急缠急引,右臂螺旋冲拳,为急缠急劲.回身反转圈要圆转自如,气势宏大,如车轮倒转.右肘与左拳,要对称相开,一线穿成.肘平肩沉,上开下开,即两腿左蹬右弓相开,右肘与右膝,右脚三尖相对,右臂右腿屈,左臂左腿伸.

二十二.煞腰压肘

煞腰压肘定势时,腰松开堋圆,脊背伸拔裹圆,臀部微翻,两脚有向下拧钻之意,使下盘稳固,落地生根,顶劲领好,裆劲下好,上虚下实,中正不偏.煞腰压肘撤步左松,右拳似被身部拉回去一般,即以步拉身,以身拉拳,依次传递.

二十三.当头炮

做当头炮右翻身式时,两拳抡臂翻转,即身体翻转及右脚的提落,需整体协调,同时完成.两拳前冲时,左膝前弓,不过脚尖;右拳伸而不直,拳到脚到身齐到,左弓右蹬身前拥,双拳齐发如放箭,目视前方,照顾四旁.收腿收拳时,眼神,心意由前往回收,而有摄神收合作用.

二十四.收势

降气收功,一般做三次.一趟拳练完,在身体四周会产生一定的气场,应收回到丹田来,以达到养气养身的目的.习练者若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的进行收功的练习,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神返身中气自回,周身混元无极归,练而不收枉费劲,动而复静见天真.收功很重要,若只练不收,枉费功夫.全套结束,静归无极,即始于无极,归于无极.

猜你喜欢

1. 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视频

2.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3.混元24式太极拳步法要领

4.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谱

5. 24陈式混元太极拳教学视频

6.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

7.混元24式太极拳的拳法特色

8.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及要领

9.混元24式太极拳的技击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 基础24式 223A148189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