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朱熹所作关于“武夷山”诗词有哪些三言中比较熟悉的故事有哪些九江大中大附近算命的朱熹所作关于“武夷山”诗词只有《九曲棹歌》。
《九曲棹歌》
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
欲识个中奇绝处,掉歌闲听两三声。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
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
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
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槕几何年。
桑田海水今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
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监毵。
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
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
林间有客元人识,唉乃声中万古心。
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
客来倚掉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
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
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
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
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诗词鉴赏
“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一曲的溪北有高峰耸立,那便是入九曲所见的第一峰——大王峰,也叫天柱峰。大王峰的左侧有幔亭峰,在峭壁上刻有“幔亭”二字,而幔亭峰就是神话故事中武夷君宴请乡人的所在,也就是“幔亭招宴”的所在地。传说宴会的当天,虹桥架空,群仙驾临,祥云缭绕,仙乐悠扬,轻歌曼舞,飞觞劝饮。乡人顶礼膜拜之余,亦皆开怀畅饮。宴罢乡人归,风雨骤至,虹桥飞断,神迹杳然。这一神话传说,充满奇诡神秘色彩。民间传说自从虹桥飞断之后神仙就不再光临此地了。唐朝李商隐为此咏道:“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箫鼓几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朱熹所咏的“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也正是此意。一曲风景名胜颇多。曲畔的水光石上,有摩崖石刻群可供鉴赏。
诗人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徐州府萧县,南宋时朱氏家族移居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
分享评论
踩
2020武夷山景点门票_大概需要多少钱?
根据文中提到的武夷山为您推荐
武夷山景点门票第一次去武夷山玩,用大众点评查景点门票价格信息,热门景点攻略避免门票价格误区,让你的武夷山旅游体验更放心!
m.dianping广告
2020武夷山二日游_第一次去武夷山旅游必看
福建凤凰国际旅行社-贴心提供武夷山二日游经典旅游线路及报价,高品质的服务让您流连忘返另有温泉景点门票,酒店预订,租车服务,推出线线尽精彩,条条显优惠。期待您的惠顾!
福建凤凰国际旅行社..广告
十分钟有问必答
1921人正在问
朱熹所作关于“武夷山”诗词有哪些?
去提问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朱熹武夷山诗词
《九曲棹歌》年代:宋作者:朱熹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露碧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4赞·467浏览2017-02-06
咏武夷山的古诗有哪些
建溪十咏其一武夷山朝代:宋作者:杨亿灵岳标真牒,孤峰入紫氛.藤萝暗仙穴,猿鸟骇人群.古道千年在,悬流万壑分.汉坛秋藓驳,谁祀武夷君.题武夷李商隐只得流霞酒一杯,空中萧鼓当时回.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武夷徐凝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九曲溪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九曲溪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九曲溪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九曲溪李纲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溪边列岩岫,倒影浸寒绿.题画李纲清气盘回作武夷,峰峦窕白云飞.重来未了平生愿,一幅轻绡画得归.游武夷陆游少读封禅书,始知武夷君.晚乃游斯山,秀杰非昔闻.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空岩鸡晨号,峭壁丹夜暾.巢居寄千仞,鸿荒想羲轩.风雨蜕玉骨,难以俗意论.丹梯不容蹑,修蔓亦畏扪.溯流进小艇,愧惊白鸥群.《九曲棹歌》【宋】朱熹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咏武夷茶宋·朱熹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彩蝶未全来.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古诗这东西很有意思的,加油哦!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三曲君看驾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桑田海水兮如许,泡沫风灯敢自怜.四曲东西两石岩,岩花垂落碧监毵.金鸡叫罢无人见,月满空山水满潭.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矣乃声中万古心.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七曲移舟上碧滩,隐屏仙掌更回看.却怜昨夜峰头雨,添得飞泉几道寒.八曲风烟势欲开,鼓楼岩下水萦回.莫言此地无佳景,自是游人不上来.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学道虽恨晚,养气敢不勤.宦游非本志,寄谢鹤与猿.
8赞·1,421浏览2017-11-22
朱熹之路是央视的节目还是张艺谋在武夷山的又一力作呢?
朱熹简介 [编辑本段]朱熹(xī)(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朱子生平 [编辑本段]朱熹早年出入佛、道。31岁正式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成为程颢、程颐之后儒学的重要人物。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吕祖谦、陆九渊等会于江西上饶铅山鹅湖寺,是为著名的鹅湖之会,朱陆分歧由此更加明确。朱熹在“白鹿国学”的基础上,建立白鹿洞书院,订立《学规》,讲学授徒,宣扬道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修复岳麓书院,讲学以穷理致知、反躬践实以及居敬为主旨。他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朱熹在任地方官期间,力主抗金,恤民省赋,节用轻役,限制土地兼并和高利盘剥,并实行某些改革措施,也参加了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朱熹在从事教育期间,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著作广博宏富。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朱熹出生于尤溪,降世不久,其父升任朝廷秘书省正字职,但因反对秦桧主和,被逐出朝廷。朱松回到福建建阳家中。朱熹随父在建阳度过了他的童年。相传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恐是后人附会,朱熹学成大儒则是事实。建阳近邻有个南剑州,是道学最初在南方的传播中心,朱松十分热衷道学,与当地道学家交往甚密。这种环境对朱熹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则问:“天上有何物?”其父大惊。他勤于思考,学习长进,八岁便能读懂《孝经》,在书题字自勉曰:“苦不如此,便不成人。”朱熹十上岁时父亲去世,其父好参刘子、刘勉子、胡宪等人,这三人皆是道学家。当时的道学家一部分排佛,一部分醉心学佛,他们皆属后者。因此朱熹既热衷于道学,同时于佛学也有浓厚兴趣。绍兴十七年(1147年),十八的朱熹参加乡贡,据说就是以佛学禅宗的学说被录取的。主考官蔡兹还对人说:“吾取一后生,三策皆欲为朝廷措置大事,他日必非常人。”绍兴十八年(1148年),朱熹考中进士,三年被派任泉州同安县主簿,从此开始仕途生涯。赴任途中拜见了著名道学家、程颐的丙传弟子李侗。绍兴三十年(1160年),三十岁的朱熹决心向要侗求学,为表诚意,他步行几百时从崇安走到延平。李侗非常欣赏这个学生,替他取一字曰元晦。从此,朱熹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理学。朱熹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标准,即“天理”。只有去发现(格物穷理)和遵循天理,才是真、善、美。而破坏这种真、善、美的是“人欲”。因此,他提出“存在理,灭人欲”。这就是朱熹客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核心。淳熙三年(1176年),朱熹与当时著名学者陆九渊相会于江西上饶鹅湖寺,交流思想。但陆属主观唯心论,他认为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着真、善、美,主张“发明本心”,即要求人们自己在心中去发现真、善、美,达到自我完善。这与朱的客观唯心说的主张不同。因此,二人辩论争持,以至互相嘲讽,不欢而散。这就是中国思想史上有名的“鹅湖会”。从此有了“理学”与“心学”两大派别。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秋,宋金关系紧张,金统治者完颜亮分兵四路南进,马踏长江北岸。宋高宗准备出海南逃,由于右相陈康伯竭力劝阻而作罢。不久宋军击溃金兵,消息传至当时朱熹求学的延平,朱熹为民族的胜利欣喜若狂,写下了庆贺的诗篇,表达他不可抑制喜悦心情。同时,他又给负责军事的大臣写信,指出必须乘胜出击,坐视中原而不进取是不明智的。不久高宗退位,孝宗继立,在广大军民要求的压力下,起用了掂抗战派张浚,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贬退了秦桧党人朱熹这时上奏孝宗,提了三项建议:(一)讲求格物致知之学;(二)罢黜和议;(三)任用贤能。在奏章中鲜明表达了他的反和主张。这一奏章使朱熹得幸被召。他赶至杭州,正值宋军失利,朝廷派人议和,朱熹仍强烈反对,在孝宗接见时连上几道奏章,慷慨陈词。孝宗有感朱熹的忠心,命其为开学博士侍次,此职非其所长,未免有点讽刺。朱熹乘机面见张浚,提出北伐中原的具体想法。但不久张浚罢相,出任外地,病死途中。朱熹专程赶至豫章(今南昌)哭灵,痛惜抗金受挫。此时朝廷内主和派势力猖獗,金兵渡过淮水。朱熹对此忧心如焚,但难有所为。隆兴元年(1163年),朱熹回福建崇安,临行前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夫沮(阻)国家恢复之大计者,讲和之说也;坏边陲备御之常规者,讲和之说也;内(拂)吾民忠义之心,而外绝故国来苏之望者,讲和之说也……尖锐地抨击了那些议和投降派。 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宋金结为侄叔,关系暂时缓和下来,朱熹便一头钻进理学中去了。他在故里修起“寒泉精舍”,住此十余年,编写了大量的道学书籍,并从事讲学活动,生徒盈门。这一期间他对朝廷屡诏不应。 1178年朱熹东山再起,出任“知南康军”,尽管他重新入仕,却未忘自己的学者身份。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建立“白鹿洞书院”进行讲学,并制定一整套学规。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教之目”。“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修身之要”。“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接物之要”。这个“白鹿洞书院”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而其“学规”则成为各书院的楷模,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181年朱熹解职回乡,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召门徒,传播理学。为了帮助人们学习儒家经典,他又于儒家经典中精心节选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刻印发行。这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四书影响深远,后来成为封建教育的教科书,使得儒家思想更进一步成为全面地控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 1193年朱熹任职于湖南,不顾政务缠身,又主持修复了四大书院之一的另一著名书院——岳麓书院。使之与白鹿洞书院一样,成为朱熹讲学授徒、传播理学的场所。书院在南宋发展盛行,几乎取代官学,这种盛况是与朱熹的提倡直接有关的。朱熹一生虽然为官时间不多,但总是努力设法缓和社会矛盾,或多或少地为下层人民办好事。他退居崇安时期,崇安因水灾发生饥荒,爆发农民起义。有鉴于此,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俾愿贷者出息什二,……岁或不幸小饥,则驰半息,大俊则尽”。设立社仓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无疑是有惠于民的。此后,朱熹并在多处推行。1178年朱熹任“知南康军”(今江西星子一带),上任不久发生灾荒,朱熹上疏要求减免租税。同时,请求政府兴修长江石堤,一方面解决石堤失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雇用饥民,解决他们缺食问题,饥民称善。1190年朱熹知福建漳州,时值土地兼并盛行,官僚地主倚势吞并农民耕地,而税额没有随地划归地主,至使“田税不均”,失地农民受到更为沉重的剥削,阶级矛盾激化。为此,朱熹提出“经界”,即核实田亩,随地纳税。这一建议势必减轻农民负担,损害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后者的强烈反对。“经界”终于未能推行,朱熹愤怒不已,辞职离去,以示抗议。朱熹的一生志在树立理学,使之成为统治思想。但因理学初出,影响不深。同时,朱熹在官场上因品性耿直而得罪权臣,致使朱熹晚年落得一个悲剧的结局。 1181年8月浙东饥荒,朱熹由宰相王淮推荐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途经杭州,入对七札,陈述时弊。到职后,微服下访,调查时弊和贪官污吏的劣迹,弹劾了一批贪官以及大户豪右。他不徇私情,牵连攻击了王淮等人。于是,王淮指使人上书抨击理学,斥其为“伪学”,朱熹被解职加乡。 1187的朱熹出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管理赣州(今赣县)、江州(今九江)一带地方的司法、刑狱、监察、农事等方面的事务。不久王淮罢去,理学一时得势,朱熹更是仕途顺利。几年后受宰相赵汝愚推荐,当上焕章阁侍制兼侍讲,即皇帝的顾问和教师。刚即位不久的宁宗全面肯定了理学,称朱为“儒宗”,这反映了苟安江南的南宋企图以理学加强内部团结的希望。朱熹为宁宗进讲《大学》,每逢双日早晚进讲,但他借此机会对朝政多有批评,终于使宁宗不满,加以干预朝政的罪名,被逐出朝廷。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在朝廷的支持者赵汝愚受韩侂胄排挤被罢相位,韩势盛极一时。韩因朱熹曾参与赵汝愚攻击自己的活动,于是发动了一场抨击“理学”的运动。庆元二年叶翥上书,要求把道学家的书“除毁”,科举取士,凡涉程朱义理不取。监察御史沈继祖指控朱熹十罪,请斩。朱熹的得意门生蔡元定被逮捕,解送道州。一时理学威风扫地,被斥为“伪学”,朱熹被斥为“伪师”,学生被斥为“伪徒”。宁宗一改旧态,下诏命凡荐举为官,一律不取“伪学”之士。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终于在家里忧愤而死,享年七十一岁。临死还在修改《大学诚意章》,可见他是如何矢志于树立自己的理学,然而生前终未如愿。朱熹的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哲学思想■理气论朱熹继承周敦颐、二程,兼采释、道各家思想,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①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②理是事物的规律。③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朱熹又称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一。“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既包括万物之理,万物便可分别体现整个太极。这便是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每一个人和物都以抽象的理作为它存在的根据,每一个人和物都具有完整的理,即理一分殊。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位的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它是铸成万物的质料。天下万物都是理和质料相统一的产物。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是第二性。■动静观朱熹主张理依气而生物,并从气展开了一分为二、动静不息的生物运动,这便是一气分做二气,动的是阳,静的是阴,又分做五气(金、木、水、火、土),散为万物。一分为二是从气分化为物过程中的重要运动形态。朱熹认为由对立统一,而使事物变化无穷。他探讨了事物的成因,把运动和静止看成是一个无限连续的过程。时空的无限性又说明了动静的无限性,动静又是不可分的。这表现了朱熹思想的辩证法观点。朱熹还认为动静不但相对待、相排斥,并且相互统一。朱熹还论述了运动的相对稳定和显著变动这两种形态,他称之为“变”与“化”。他认为渐化中渗透着顿变,顿变中渗透着渐化。渐化积累,达到顿变。■格物致知论朱熹用《大学》“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认识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在认识来源问题上,朱熹既讲人生而有知的先验论,也不否认见闻之知。他强调穷理离不得格物,即物才能穷其理。朱熹探讨了知行关系。他认为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知识来源上说,知在先;从社会效果上看,知轻行重。而且知行互发,“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心性理欲论在人性论上,朱熹发挥了张载和程颐的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观点,认为“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有至善的、完美无缺的;“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有善有不善,两者统一在人身上,缺一则“做人不得”。与“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有联系的,还有“道心、人心”的理论。朱熹认为,“道心”出于天理或性命之正,本来便禀受得仁义礼智之心,发而为恻隐、羞恶、是非、辞让,则为善。“人心”出于形气之私,是指饥食渴饮之类。如是,虽圣人亦不能无人心。不过圣人不以人心为主,而以道心为主。他认为“道心”与“人心”的关系既矛盾又联结,“道心”需要通过“人心”来安顿,“道心”与“人心”还有主从关系,“人心”须听命于“道心”。朱熹从心性说出发,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他以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美学思想在朱熹的哲学体系中包含有对美与艺术的理论。他认为美是给人以美感的形式和道德的善的统一。基于美是外在形式的美和内在道德的善相统一的观点,朱熹探讨了文与质、文与道的问题。认为文与质、文与道和谐统一才是完美的。朱熹还多次谈到乐的问题。他把乐与礼联系起来,贯穿了他把乐纳入礼以维护统治秩序的理学根本精神。朱熹对“文”、“道”关系的解决,在哲学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前人。他对《诗经》与《楚辞》的研究,也经常表现出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学术影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集注》试士子,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术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响。文学著作 [编辑本段]朱熹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己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嫌寸楮,人争珍秘。”
56浏览
写“武夷山”的名诗名句都有哪些?
1、武夷洞里生毛竹,老尽曾孙更不来。——李商隐《武夷山》翻译:武夷洞里长满了很多有毒的毛竹,那些被称为曾孙的乡人们纷纷老去,再也没来。 2、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郭沫若翻译:都说桂林的山水冠绝天下,但在我看来都比不上武夷山上的一座小山丘。 3、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刘白羽翻译:武夷山简直集中了人间所有美好的事物,希望还能乘着长风再来游览。 4、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朱熹翻译:武夷山再往上就是蓬莱仙境了,从这里采摘一支茶叶拿回去自己栽种。 5、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朱熹翻译:武夷山上有神仙,山下有清清的河流。 6、三十六奇峰,秋晴无纤云。——佚名《游武夷》翻译:绮丽的山峰到处都是,整整有三十六座。天气晴朗,一丝乌云也没有。 7、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李纲《江城子.再游武夷》翻译:不曾扑捉到仙人的踪迹,因为云雾缭绕、石头嶙峋,看不清楚。 8、翠蕤插云表,初意隔仙凡。——覃怀高《水调歌头》翻译:参天大树直达云霄,好像是想把仙界和人间隔开来一样。
10赞·249浏览2019-10-10
朱熹的古诗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大概是讲,韩信,彭越,英布到阴司告刘邦,吕后,于是阎王将汉家天下分成三家,就是三国啦。项羽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六人,于是六人便转世为过五关斩六将中的六将,被项羽转世的关羽斩杀。总之是将楚汉之争得的人物,都搬到了三国的时候,是讲因果报应的。下面有全文,自己看吧。
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扰扰劳生,待足何时是足?据见定、随家丰俭,便堪龟缩。得意浓时休进步,须防
世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头,空碌碌。
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锺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枉使心机闲计较,儿
孙自有儿孙福。
又何须、采药访蓬莱?但寡欲。
这篇词,名《满江红》,是晦庵和尚所作,劝人乐天知命之意。凡人万事莫逃乎命,
假如命中所有,自然不求而至;若命里没有,枉自劳神,只索罢休。你又不是司马重湘
秀才,难道与阎罗王寻闹不成?说话的,就是司马重湘,怎地与阎罗王寻闹?毕竟那个
理长,那个理短?请看下回便见。诗曰:世间屈事万千千,欲觅长梯问老天。
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缘。
话说东汉灵帝时,蜀郡益州有一秀才,复姓司马,名貌,表字重湘。资性聪明,一
目十行俱下。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
打落下去。及年长,深悔轻薄之非,更修端谨之行,闭户读书,不问外事。双亲死,庐
墓六年,人称其孝。乡里中屡次举他孝廉、有道及博学宏词,都为有势力者夺去,悒悒
不得志。
自光和元年,灵帝始开西邸,卖官鬻爵,视官职尊卑,入钱多少,各有定价,欲为
三公者,价千万;欲为卿者,价五百万。崔烈讨了傅母的人情,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
后受职谢恩之日,灵帝顿足懊悔道:“好个官,可惜贱卖了。若小小作难,千万必可得
也。”又置鸿都门学,敕州、郡、三公,举用富家郎为诸生。若入得钱多者,出为刺史,
入为尚书,士君子耻与其列。司马重湘家贫,因此无人提挈,淹滞至五十岁,空负一腔
才学,不得出身,屈埋于众之人中,心中怏怏不平。乃因酒醉,取文房四宝,且吟且写,
遂成《怨词》一篇,词曰:天生我才兮,岂无用之?豪杰自期兮,奈此数奇。五十不遇
兮,困迹蓬虆。纷纷金紫兮,彼何人斯?胸无一物兮,囊有余资。富者乘云兮,贫者堕
泥。贤愚颠倒兮,题雄为雌。世运沦夷兮,俾我嵚崎。天道何知兮,将无有私?欲叩末
曲兮,悲涕淋漓。
写毕,讽咏再四。余情不尽,又题八句:得失与穷通,前生都注定。问彼注定时,
何不判忠佞?善土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不觉天晚,点上灯来,重湘于灯下,将前诗吟哦了数遍,猛然怒起,把诗稿向灯焚
了,叫道:“老天,老天!你若还有知,将何言抵对?我司马貌一生鲠直,并无奸佞,
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说罢,自觉身子困倦,倚卓而卧。
只见七八个鬼卒,青面獠牙,一般的三尺多长,从卓底下钻出,向重湘戏侮了回,
说道:“你这秀才,有何才学,辄敢怨天尤地,毁谤阴司!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
只教你有口难开。”重湘道:“你阎罗王自不公正,反怪他人谤毁,是何道理!”众鬼
不由分说,一齐上前,或扯手,或扯脚,把重湘拖下坐来,便将黑索子望他颈上套去。
重湘大叫一声,醒将转来,满身冷汗。但见短灯一盏,半明半灭,好生凄惨。
重湘连打几个寒噤,自觉身子不快,叫妻房汪氏点盏热茶来吃。汪氏点茶来,重湘
吃了,转觉神昏体倦,头重脚轻。
汪氏扶他上床。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什么病症。捱至黄昏,口中
无气,直挺挺的死了。汪氏大哭一场,见他手脚尚软,心头还有些微热,不敢移动他,
只守在他头边,哭天哭地。
话分两头。原来重湘写了《怨词》,焚于灯下,被夜游神体察,奏知玉帝。玉帝见
了大怒,道:“世人爵禄深沉,关系气运。依你说,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有才显荣,
无才者黜落;天下世世太平,江山也永不更变了。岂有此理!小儒见识不广,反说天道
有私。速宜治罪,以儆妄言之辈。”时有太白金星启奏道:“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
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致有此论。若据福善祸淫的常理,他所言未为无当,可谅
情而恕之。”玉帝道:“他欲作阎罗,把世事更正,甚是狂妄。阎罗岂凡夫可做?阴司
案牍如山,十殿阎君,食不暇给。偏他有甚本事,一一更正来?”金星又奏道:“司马
貌口出大言,必有大才。若论阴司,果有不平之事。凡百年滞狱,未经判断的,往往地
狱中怨气上冲天庭。以臣愚见,不若押司马貌到阴司,权替阎罗王半日之位,凡阴司有
冤枉事情,着他剖断。若断得公明,将功恕罪;倘若不公不明,即时行罚,他心始服
也。”玉帝准奏。即差金星奉旨,到阴司森罗殿,命阎君即勾司马貌到来,权借王位与
坐。只限一晚六个时辰,容他放告理狱。若断得公明,来生注他极富极贵,以酬其今生
抑郁之苦;倘无才判问,把他打落酆都地狱,永不得转人身。
阎君得旨,便差无常小鬼,将重湘勾到地府。重湘见了小鬼,全然无惧,随之而行。
到森罗殿前,小鬼喝教下跪。重湘问道:“上面坐者何人?我去跪他!”小鬼道:“此
乃阎罗天子。”重湘闻说,心中大喜,叫道:“阎君,阎君,我司马貌久欲见你,吐露
胸中不平之气,今日幸得相遇。你贵居王位,有左右判官,又有千万鬼卒,牛头、马面,
帮扶者甚众。我司马貌只是个穷秀才,孑然一身,生死出你之手。你休得把势力相压,
须是平心论理,理胜者为强。”阎君道:“寡人忝为阴司之主,凡事皆依天道而行,你
有何德能,便要代我之位?所更正者何事?”重湘道:“阎君,你说奉天行道,天道以
爱人为心,以劝善惩恶为公。如今世人有等悭吝的,偏教他财积如山;有等肯做好事的,
偏教他手中空乏;有等刻薄害人的,偏教他处富贵之位,得肆其恶;有等忠厚肯扶持人
的,偏教他吃亏受辱,不遂其愿。作善者常被作恶者欺瞒,有才者反为无才者凌压。有
冤无诉,有屈无伸,皆由你阎君判断不公之故。即如我司马貌,一生苦志读书,力行孝
弟,有甚不合天心处,却教我终身蹭蹬,屈于庸流之下?似此颠倒贤愚,要你阎君何用?
若让我司马貌坐于森罗殿上,怎得有此不平之事?”
阎君笑道:“天道报应,或迟或早,若明若暗;或食报于前生,或留报于后代。假
如富人悭吝,其富乃前生行苦所致;今生悭吝,不种福田,来生必受饿鬼之报矣。贫人
亦由前生作业,或横用非财,受享太过,以致今生穷苦;若随缘作善,来生依然丰衣足
食。由此而推,刻薄者虽今生富贵,难免堕落;忠厚者虽暂时亏辱,定注显达。此乃一
定之理,又何疑焉?人见目前,天见久远。人每不能测天,致汝纷纭议论,皆由浅见薄
识之故也。”重湘道:“既说阴司报应不爽,阴间岂无冤鬼?你敢取从前案卷,与我一
一稽查么?若果事事公平,人人心服,我司马貌甘服妄言之罪。”阎君道:“上帝有旨,
将阎罗王位权借你六个时辰,容放告理狱。若断得公明,还你来生之富贵;倘无才判问,
永堕酆都地狱,不得人身。”重湘道:“玉帝果有此旨,是吾之愿也。”
当下阎君在御座起身,唤重湘入后殿,戴平天冠,穿蟒衣,束玉带,装扮出阎罗天
子气象。鬼卒打起升堂鼓,报道:“新阎君升殿!”善恶诸司,六曹法吏,判官小鬼,
齐齐整整,分立两边。重湘手执玉简,昂然而出,升于法座。诸司吏卒,参拜已毕,禀
问要抬出放告牌。重湘想道:“五岳四海,多少生灵?上帝只限我六个时辰管事,倘然
判问不结,只道我无才了,取罪不便。”心生一计,便教判官分付:“寡人奉帝旨管事,
只六个时辰,不及放告。你可取从前案卷来查,若有天大疑难事情,累百年不决者,寡
人判断几件,与你阴司问事的做个榜样。”判官禀道:“只有汉初四宗文卷,至今三百
五十余年,未曾断结,乞我王拘审。”重湘道:“取卷上来看。”
判官捧卷呈上,重湘揭开看时:
一宗屈杀忠臣事。
原告:韩信、彭越、英布
被告:刘邦、吕氏。
一宗恩将仇报事。
原告:丁公。
被告:刘邦。
一宗专权夺位事。
原告:戚氏。
被告:吕氏。
一宗乘危逼命事。
原告:项羽。
被告:王翳、杨喜、夏广、吕马童、吕胜、杨武。
重湘览毕,呵呵大笑道:“恁样大事,如何反不问决?你们六曹吏司,都该究罪。
这都是向来阎君因循担阁之故,寡人今夜都与你判断明白。”随叫直日鬼吏,照单开四
宗文卷原被告姓名,一齐唤到,挨次听审。那时振动了地府,闹遍了阴司。有诗为证:
每逢疑狱便因循,地府阳间事体均。
今日重湘新气象,千年怨气一朝伸。
鬼吏禀道:“人犯已拘齐了,请爷发落。”重湘道:“带第一起上来。”判官高声
叫道:“第一起犯人听点!”原、被共五名,逐一点过,答应:原告:韩信有,彭越有,
英布有。
被告:刘邦有,吕氏有。
重湘先唤韩信上来,问道:“你先事项羽,位不过郎中,言不听,计不从;一遇汉
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如何又起谋叛之心,自取罪戮,今日反
告其主!”
韩信道:“阎君在上,韩信一一告诉。某受汉王筑坛拜将之恩,使尽心机,明修栈
道,暗度陈仓,与汉王定了三秦;又救汉皇于荥阳,虏魏王豹,破代兵,禽赵王歇;北
定燕,东定齐,下七十余城;南败楚兵二十万,杀了名将龙且;九里山排下十面埋伏,
杀尽楚兵;又遣六将,逼死项王于乌江渡口。造下十大功劳,指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
谁知汉祖得了天下,不念前功,将某贬爵。吕后又与萧何定计,哄某长乐宫,不由分说,
叫武士缚某斩之;诬以反叛,夷某三族。某自思无罪,受此惨祸,今三百五十余年,衔
冤未报,伏乞阎君明断。”重湘道:“你既为元帅,有勇无谋,岂无商量帮助之人?被
人哄诱,如缚小儿,今日却怨谁来?”韩信道:“曾有一个军师,姓蒯,名通,奈何有
始无终,半途而去。”重湘叫鬼吏,快拘蒯通来审。
霎时间,蒯通唤到。重湘道:“韩信说你有始无终,半途而逃,不尽军师之职,是
何道理?”蒯通道:“非我有始无终,是韩信不听忠言,以致于此。当初韩信破走了齐
王田广,是我进表洛阳,与他讨个假王名号,以镇齐人之心。汉王骂道:‘胯下夫,楚
尚未灭,便想王位!’其时张子房在背后,轻轻蹑汉皇之足,附耳低言:‘用人之际,
休得为小失大。’汉皇便改口道:‘大丈夫要便为真王,何用假也?’乃命某赍印封信
为三齐王。某察汉王,终有疑信之心,后来必定负信,劝他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以观其变。韩信道:‘筑坛拜将之时,曾设下大誓:汉不负信,信不负汉。今日我岂可
失信于汉皇?’某反复陈说利害,只是不从,反怪某教唆谋叛。
某那时惧罪,假装风魔,逃回田里。后来助汉灭楚,果有长乐宫之祸,悔之晚矣。”
重湘问韩信道:“你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是何主意?”韩信道:“有一算命先生许复,
算我有七十二岁之寿,功名善终,所以不忍背汉。谁知夭亡,只有三十二岁。”
重湘叫鬼吏,再拘许复来审问,道:“韩信只有三十二岁,你如何许他七十二岁?
你做术士的,妄言祸福,只图哄人钱钞,不顾误人终身,可恨,可恨!”许复道:“阎
君听禀:常言‘人有可延之寿,亦有可折之寿’,所以星家偏有寿命难定。
韩信应该七十二岁,是据理推算。何期他杀机太深,亏损阴骘,以致短折。非某推
算无准也。”重湘问道:“他那几处阴骘亏损?可一一说来。”
许复道:“当初韩信弃楚归汉时,迷踪失路,亏遇两个樵夫,指引他一条径路,住
南郑而走。韩信恐楚王遣人来追,被樵夫走漏消息,拔剑回步,将两个樵夫都杀了。虽
然樵夫不打紧,却是有恩之人。天条负恩忘义,其罚最重。
诗曰:
亡命心如箭离弦,迷津指引始能前。
有恩不报翻加害,折堕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还有三十年呢?”许复道:“萧何丞相三荐韩信,汉皇欲重其权,筑了
三丈高坛,教韩信上坐,汉皇手捧金印,拜为大将,韩信安然受之。
诗曰:
大将登坛阃外专,一声军令赛皇宣。
微臣受却君皇拜,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臣受君拜,果然折福。还有二十年呢?”许复道:“辩士郦生,说齐王
田广降汉。田广听了,日日与郦生饮酒为乐。韩信乘其无备,袭击破之。田广只道郦生
卖己,烹杀郦生。韩信得了大功劳,辜负了齐王降汉之意,掩夺了郦生下齐之功。
诗曰:
说下三齐功在先,乘机掩击势无前。
夺他功绩伤他命,又折青春一十年。”
重湘道:“这也说得有理。还有十年?”许复道:“又有折寿之处。汉兵追项王于
固陵,其时楚兵多,汉兵少,又项王有拔山举鼎之力,寡不敌众,弱不敌强。韩信九里
山排下绝机阵,十面埋伏,杀尽楚兵百万,战将千员,逼得项王匹马单枪,逃至乌江口,
自刎而亡。
诗曰:
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阴谋多杀伤天理,共折青春四十年。”
韩信听罢许复之言,无言可答。重湘问道:“韩信,你还有辩么?”韩信道:“当
初是萧何荐某为将,后来又是萧何设计,哄某入长乐宫害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某
心上至今不平。”重湘道:“也罢,一发唤萧何来与你审个明白。”
少顷,萧何当面,重湘问道:“萧何,你如何反复无常,又荐他,又害他?”萧何
答道:“有个缘故。当初韩信怀才未遇,汉皇缺少大将,两得其便。谁知汉皇心变,忌
韩信了得。
后因陈豨造反,御驾亲征,临行时,嘱付娘娘,用心防范。汉皇行后,娘娘有旨,
宣某商议,说韩信谋反,欲行诛戮。某奏道:‘韩信是第一个功臣,谋反未露,臣不敢
奉命。’娘娘大怒道:‘卿与韩信敢是同谋么?卿若没诛韩信之计,待圣驾回时,一同
治罪。’其时某惧怕娘娘威令,只得画下计策,假说陈豨已破灭了,赚韩信入宫称贺,
喝教武士拿下斩讫。某并无害信之心。”重湘道:“韩信之死,看来都是刘邦之过。”
分付判官,将众人口词录出。“审得汉家天下,大半皆韩信之力;功高不赏,千古
无此冤苦。转世报冤明矣。”立案且退一边。
再唤大梁王彭越听审:“你有何罪,吕氏杀你?”彭越道:“某有功无罪。只为高
祖征边去了,吕后素性淫乱,问太监道:‘汉家臣子,谁人美貌?’太监奏道:‘只有
陈平美貌。’娘娘道:‘陈平在那里?’太监道:‘随驾出征。’吕后道:‘还有谁
来?’太监道:‘大梁王彭越,英雄美貌。’吕后听说,即发密旨,宣大梁王入朝。某
到金銮殿前,不见娘娘。太监道:‘娘娘有旨,宣入长信宫议机密事。’某进得宫时,
宫门落锁。只见吕后降阶相迎,邀某入宫赐宴。三杯酒罢,吕后淫心顿起,要与某讲枕
席之欢。某惧怕礼法,执意不从。吕后大怒,喝教铜锥乱下打死,煮肉作酱,枭首悬街,
不许收葬。汉皇归来,只说某谋反,好不冤枉!”
吕后在傍听得,叫起屈来,哭告道:“阎君,休听彭越一面之词,世间只有男戏女,
那有女戏男?那时妾唤彭越入宫议事,彭越见妾宫中富贵,辄起调戏之心。臣戏君妻,
理该处斩。”彭越道:“吕后在楚军中,惯与审食其私通。我彭越一生刚直,那有淫邪
之念!”重湘道:“彭越所言是真,吕氏是假饰之词,不必多言。审得彭越,乃大功臣,
正直不淫,忠节无比,来生仍作忠正之士,与韩信一同报仇。”存案。
再唤九江王英布听审。英布上前诉道:“某与韩信、彭越三人,同动一体。汉家江
山,都是我三人挣下的,并无半点叛心。一日某在江边玩赏,忽传天使到来,吕娘娘懿
旨,赐某肉酱一瓶。某谢恩已毕,正席尝之,觉其味美。偶吃出人指一个,心中疑惑,
盘问来使,只推不知。某当时发怒,将来使拷打,说出真情,乃大梁王彭越之肉也。某
闻言凄惨,便把手指插入喉中,向江中吐出肉来,变成小小螃蟹。至今江中有此一种,
名为‘蟛蚏’,乃怨气所化。某其时无处泄怒,即将使臣斩讫。吕后知道,差人将三般
朝典,宝剑、药酒、红罗三尺,取某首级回朝。某屈死无申,伏望阎君明断。”重湘道:
“三贤果是死得可怜,寡人做主,把汉家天下三分与你三人,各掌一国,报你生前汗马
功劳,不许再言。”画招而去。
第一起人犯权时退下,唤第二起听审。第二起恩将仇报事原告:丁公有。被告:刘
邦有。
丁公诉道:“某在战场上围住汉皇,汉皇许我平分天下,因此开放。何期立帝之后,
反加杀害。某心中不甘,求阎爷作主。”
重湘道:“刘邦怎么说?”汉皇道:“丁公为项羽爱将,见仇不取,有背主之心,
朕故诛之。为后人为臣不忠者之戒,非枉杀无辜也。”丁公辨道:“你说我不忠,那纪
信在荥阳替死,是忠臣了,你却无一爵之赠,可见你忘恩无义。那项伯是项羽亲族,鸿
门宴上,通同樊哙,拔剑救你,是第一个不忠于项氏,如何不加杀戮,反得赐姓封侯?
还有个雍齿,也是项家爱将,你平日最怒者,后封为什方侯。偏与我做冤家,是何意
故?”汉皇顿口无言。重湘道:“此事我已有处分了,可唤项伯、雍齿与丁公做一起,
听候发落。暂且退下。”
再带第三起上来。第三起专权夺位事,
原告:戚氏有。被告:吕氏有。
重湘道:“戚氏,那吕氏是正宫,你不过是宠妃,天下应该归于吕氏之子。你如何
告他专权夺位,此何背理?”戚氏诉道:“昔日汉皇在睢水大战,被丁公、雍齿赶得无
路可逃,单骑走到我戚家庄,吾父藏之。其时妾在房鼓瑟,汉皇闻而求见,悦妾之貌,
要妾衾枕,妾意不从。汉皇道:‘若如我意时,后来得了天下,将你所生之子立为太
子。’扯下战袍一幅,与妾为记,奴家方才依允。后生一子,因名如意。汉皇原许万岁
之后传位如意为君,因满朝大臣都惧怕吕后,其事不行。未几汉皇驾崩,吕后自立己子,
封如意为赵王,妾母子不敢争。谁知吕后心犹不足,哄妾母子入宫饮宴,将鸩酒赐与如
意,如意九窍流血,登时身死。吕后假推酒辞,只做不知。妾心怀怨恨,又不敢啼哭,
斜看了他一看。他说我一双凤眼,迷了汉皇,即叫宫娥,将金针刺瞎双眼。又将红铜熔
水,灌入喉中,断妾四肢,抛于坑厕。妾母子何罪,枉受非刑?至今含冤未报,乞阎爷
做主。”说罢,哀哀大哭。重湘道:“你不须伤情,寡人还你个公道,教你母子来生为
后为君,团揓到老。”
画招而去。
再唤第四起乘危逼命事,人犯到齐,唱名已毕,重湘问项羽道:“灭项兴刘,都是
韩信,你如何不告他,反告六将?”
项羽道:“是我空有重瞳之目,不识英雄,以致韩信弃我而去,实难怪他。我兵败
垓下,溃围逃命,遇了个田夫,问他左右两条路,那一条是大路?田夫回言:‘左边是
大路。’某信其言,望左路而走,不期走了死路,被汉兵追及。那田夫乃汉将夏广,装
成计策。某那时仗生平本事,杀透重围,来到乌江渡口,遇了故人吕马童,指望他念故
旧之情,放我一路。他同着四将,逼我自刎,分裂支体,各去请功。以此心中不服。”
重湘点头道是。“审得六将原无斗战之功,止乘项羽兵败力竭,逼之自刎,袭取封
侯,侥幸甚矣。来生当发六将,仍使项羽斩首,以报其怨。”立案讫,且退一边。
唤判官将册过来,一一与他判断明白:恩将恩报,仇将仇报,分毫不错。重湘口里
发落,判官在傍用笔填注,何州、何县、何乡,姓甚名谁,几时生,几时死,细细开载。
将人犯逐一唤过,发去投胎出世:“韩信,你尽忠报国,替汉家夺下大半江山,可惜衔
冤而死。发你在樵乡曹嵩家托生,姓曹,名操,表字孟德。先为汉相,后为魏王,坐镇
许都,享有汉家山河之半。那时威权盖世,任从你谋报前世之仇。当身不得称帝,明你
无叛汉之心。子受汉禅,追尊你为武帝,偿十大功劳也。”
又唤过汉祖刘邦发落:“你来生仍投入汉家,立为献帝,一生被曹操欺侮,胆战魂
惊,坐卧不安,度日如年。因前世君负其臣,来生臣欺其君以相报。”
唤吕后发落:“你在伏家投胎,后日仍做献帝之后,被曹操千磨百难,将红罗勒死
宫中,以报长乐宫杀信之仇。”韩信问道:“萧何发落何处?”重湘道:“萧何有恩于
你,又有怨于你。”
叫萧何发落:“你在杨家投胎,姓杨,名修,表字德祖。
当初沛公入关之时,诸将争取金帛,偏你只取图籍,许你来生聪明盖世,悟性绝人,
官为曹操主簿,大俸大禄,以报三荐之恩。不合参破曹操兵机,为操所杀。前生你哄韩
信入长乐宫,来生偿其命也”。判官写得明白。
又唤九江王英布上来:“发你在江东孙坚家投胎,姓孙,名权,表字仲谋。先为吴
王,后为吴帝,坐镇江东,享一国之富贵。”
又唤彭越上来:“你是个正直之人,发你在涿郡楼桑村刘弘家为男,姓刘,名备,
字玄德。千人称仁,万人称义。后为蜀帝,抚有蜀中之地,与曹操、孙权三分鼎足。曹
氏灭汉,你续汉家之后,乃表汝之忠心也”。彭越道:“三分天下,是大乱之时。西蜀
一隅之地,怎能敌得吴、魏?”重湘道:“我判几个人扶助你就是。”
乃唤蒯通上来:“你足智多谋,发你在南阳托生,复姓诸葛,名亮,表字孔明,号
为卧龙。为刘备军师,共立江山。”
又唤许复上来:“你算韩信七十二岁之寿,只有三十二岁,虽然阴骘折堕,也是命
中该载的。如今发你在襄阳投胎,姓庞,名统,表字士元,号为凤雏,帮刘备取西川。
注定三十二岁,死于落凤坡之下,与韩信同寿,以为算命不准之报。今后算命之人,胡
言哄人,如此折寿,必然警醒了。”彭越道:“军师虽有,必须良将帮扶。”重湘道:
“有了。”
唤过樊哙:“发你范阳涿州张家投胎,名飞,字翼德。”
又唤项羽上来:“发你在蒲州解良关家投胎,只改姓不改名,姓关,名羽,字云长。
你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与刘备桃园结义,共立基业。樊哙不合纵妻吕须帮助吕后为
虐,妻罪坐夫。项羽不合杀害秦王子婴,火烧咸阳,二人都注定凶死。但樊哙生前忠勇,
并无谄媚。项羽不杀太公,不污吕后,不于酒席上暗算人。有此三德,注定来生俱义勇
刚直,死而为神。”
再唤纪信过来:“你前生尽忠刘家,未得享受一日富贵,发你来生在常山赵家出世,
名云,表字子龙,为西蜀名将。当阳长坂百万军中救主,大显威名。寿年八十二,无病
而终。”
又唤戚氏夫人:“发你在甘家出世,配刘备为正宫。吕氏当初慕彭王美貌,求淫不
遂,又妒忌汉皇爱你,今断你与彭越为夫妇,使他妒不得也。赵王如意,仍与你为子,
改名刘禅,小字阿斗。嗣位为后主,安享四十二年之富贵,以偿前世之苦。”
又唤丁公上来:“你去周家投胎,名瑜,字公瑾。发你孙权手下为将,被孔明气死,
寿止三十五而卒。原你事项羽不了,来生事孙权亦不了也。”
再唤项伯、雍齿过来:“项伯背亲向疏,贪图富贵,雍齿受仇人之封爵,你两人皆
项羽之罪人。发你来生一个改名颜良,一个改名文丑,皆为关羽所斩,以泄前世之恨。”
项羽问道:“六将如何发落?”
重湘发六将于曹操部下,守把关隘。杨喜改名卞喜,王翳改名王植,夏广改名孔秀,
吕胜改名韩福,杨武改名秦琪,吕马童改名蔡阳。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以泄前生乌江
逼命之恨。重湘判断明白已毕,众人无不心服。
重湘又问楚、汉争天下之时,有兵将屈死不甘者,怀才未尽者,有恩欲报、有怨欲
伸者,一齐许他自诉,都发在三国时投胎出世。其刻薄害人,阴谋惨毒,负恩不报者,
变作战马,与将帅骑坐。如此之类,不可细述。判官一一细注明白,不觉五更鸡叫。重
湘退殿,卸了冠服,依旧是个秀才。将所断簿籍,送与阎罗王看了,阎罗王叹服,替他
转呈上界,取旨定夺。
玉帝见了,赞道:“三百余年久滞之狱,亏他六个时辰断明,方见天地无私,果报
不爽,真乃天下之奇才也。众人报冤之事,一一依拟。司马貌有经天纬地之才,今生屈
抑不遇,来生宜赐王侯之位,改名不改姓,仍托生司马之家,名懿,表字仲达。一生出
将入相,传位子孙,并吞三国,国号曰晋。曹操虽系韩信报冤,所断欺君弑后等事,不
可为训。只怕后人不悟前因,学了歹样,就教司马懿欺凌曹氏子孙,一如曹操欺凌献帝
故事,显其花报,以警后人,劝他为善不为恶。”玉帝颁下御旨。阎王开读罢,备下筵
席,与重湘送行。重湘启告阎王:“荆妻汪氏,自幼跟随穷儒,受了一世辛苦,有烦转
乞天恩,来生仍判为夫妻,同享荣华。”阎王依允。
那重湘在阴司与阎王作别,这边床上,忽然番身,挣开双眼,见其妻汪氏,兀自坐
在头边啼哭。司马貌连叫怪事,便将大闹阴司之事,细说一遍:“我今已奉帝旨,不敢
久延,喜得来生复得与你完聚。”说罢,瞑目而逝。汪氏己知去向,心上到也不苦了,
急忙收拾后事。殡殓方毕,汪氏亦死。到三国时,司马懿夫妻,即重湘夫妇转生。至今
这段奇闻,传留世间。后人有诗为证:半日阎罗判断明,冤冤相报气皆平。
劝人莫作亏心事,祸福昭然人自迎。
九江大中大附近算命的
易经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魁宝文化,是任何人都毋庸置疑的。大家都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站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易经,既不能因为某些没水平的预测师打着周易,算命的旗号骗财骗色就一味的以为周易算命就是迷信,也不能因为某些博通五术,精通命理的预测师算的准就愚昧的相信算命就是神仙。毕竟易经也只是一门学科,一门技术,预测师掌握的易经知识直影响到预测的准确性。
所谓命,就是生命,就是一个人生下来,这一生要做什么,是当农民呢,还是做官,或是商人……这就像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名牌汽车,或者是自行车一样,是注定的。而运就是人出生后在地球上所经历过的各个时间段,运又分大运、小运,大运十年一换,五年一天干,五年一地支,小运一年一换、流年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每一年。命运合在一起就像是一辆车行驶在路上一样,所经过的路就是大运,路是平坦的,就顺,崎岖不平的就曲折坎坷。
有人说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也有人说命运是注定的,是改变不了的,这两种观点只能说是各对一半,如果命运真的是能靠自己把握的,试问天下间只要是正常的人,有谁不想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富贵显达,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有人会说,既然是命中注定,那如果不去工作,不去赚钱,钱能从天上掉来吗,事实上,每个人都不是孙悟空,都在五行之中,每个人出生后,八字已定,其一生的大运也就注定,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很大的磁场,每个人八字的金木水火土与一生的大运也都将受到地球磁场的支配,很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行到好运的时候,自然也就会有很大的动力去拼搏,去努力,遇到的都是自己的贵人,都是对自己帮助很大的人,由于运气行的好,跟命里阴阳五行平衡了,顺了,和谐了,睡觉都能睡得特别香,当大运行得不好,整个人也就会变得很颓废,缺少努力赚钱的动力,遇到的都是小人,处处跟自己作对,要婚姻没婚姻,要事业没事业,经常失眠。北宋宰相吕蒙正所著时运赋更能说明这一切,万般皆是命,算来不由人,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孔子论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孔子是几千年来后人一直供奉的孔圣人,儒家得道圣人,他年轻时期周游列国时不知命,空有满腹经纶而报国无门,到古稀之年才感叹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可见只有深刻认识命运才能更好的把握命运,人生一世,不过草木一秋,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扣除孩童的懵懂学习时间,扣除老年的花甲之年,古稀之年,奋斗拼搏的时间算起来就只有短短二十几年,再扣除吃饭睡觉休闲娱乐的时间,真正奋斗拼搏的黄金时间也就十几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只有深刻认识命运,才能更加明确的知道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事,才能在运气不理想的时期养精蓄锐,养尊处优,蓄势待发,把失败降到最低,在运气最佳的时期大展身手,勇往直前,果断出击,把成功推向最高。
命运到底是注定还是能改变,打个比方,比如一只鸡,从蛋壳出生后可以通过后天的精心饲养,使它成长得更好,更大,更强壮,但是鸡始终是鸡,再怎么努力饲养也不可能养成鸭或变成牛,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和改变去实现属于自己命中注定的最大的成功,但不是每个人去努力都可以做将军,不是每个人去努力都可以当皇帝,命运合在一起就可以看到很多的现实故事,有的人命理格局高的,有官命,但运气行的不好,所以官做的很不顺,处处有人给他穿小鞋,遭人算计,仕途坎坷,运气行得好的,左右逢源,贵人相助,则步步高升,平步青云。而有些人命理格局低,则是农民,运气行得差的,则诸事不顺,百事无成,穷困潦倒,多灾多难。运气行得好的,生活很幸福,种地风调雨顺,打工年年有余。易经是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魁宝文化,大家都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待易经算命,易经算命不是为了简单的了解自身的命运,而是应该在知道命运的基础上还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趋吉避凶,破祸成福。比如某人八字金旺木衰,以木为财,最宜行东方木运,最适合从事五行属木的行业,事业方位上也最适合在自己出生地为准的东方城市发展,所谓财在东方人往西,走错方向失良机,如果这个人不懂周易的,又往出生地的西方发展,行业又没选择对,加上大运不好的那不是破财疾病就是招灾,就算大运很好的,本来应该一年赚1千万的,可能只赚了5百万,方位差一线,富贵不相见,可见算命的境界不在于算得准,而是应该在算得准的基础上如何做到改变命运,趋吉避凶,少走弯路,以尽快求得属于自己命中的最大富贵,快速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