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台湾的民间故事找书:《有关唐朝的101个趣味问题》台湾民间故事“十二生肖”
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日历和月历,大家都不知道怎麼计算年份,於是去庙里拜拜,请求玉皇大帝帮忙。玉皇大帝听了人们的话,也说:「咦!对喔!人们怎麼计算年历呢?应该帮大家想个办法。」他想了很久,终於想到一个好主意。他说:「动物和人类非常要好,如果用动物来代表人间年份的话,非但大家容易记得住,而且也很好用。我就叫动物来比赛渡河。最先到达对岸的十二种动物,依抵达顺序排列下来,作为年份的名称。」
这个命令发布以后,森林里的动物很高兴,大家闹哄哄地商讨著关於十二生肖比赛的事。那时候的猫和老鼠像亲兄弟一样,关系非常密切,时常在一起吃饭睡觉。当他们讨论到这个问题时,聪明而奸诈的老鼠心想:「如果能够当上十二生肖的第一名,不知道有多好!可是不会游泳,怎麼渡过河去呢?」这时同样不会游泳的猫刚好拼著头想出了一个主意。它告诉老鼠说:「我有一个法子。水牛大哥很喜欢帮助别人,请它帮我们渡河,它一定会答应的。」
比赛的日子很快就到了。那一天早上,公鸡还没有睡醒,水牛已经来到河边。猫揉揉眼睛站了起来。老鼠也伸了伸懒腰,还站都站不稳。水牛看了笑一笑,蹲下身来说道:「瞧你们这样迷迷糊糊的!都爬到我的身上,我带你们一起过河吧!」牛背上又宽大又温暖,猫和老鼠一起爬到上面去,牛载著它们,开始过河。
水牛渡河的时候,奸诈的老鼠心想:「假如我们三个一起渡河,前三名一定是我们的;可是不行呀!我一定要排名第一呀!」於是它在水牛快渡过河的时候,虚心假意地靠到猫的身边说:「猫哥哥,那头的云好漂亮呀!」猫一分神,老鼠一推,把猫推到河里去了。
水牛并不知道它的背上发生了什麼事情。老鼠看到不会游泳的猫掉到水里去,好得意地喊说:「牛大哥!快呀!我们快到了!」然后,它很快地钻进水牛的耳朵里去。当水牛快要抵达终点的时候,老鼠从牛耳朵里跳到牛前面去,首先上岸,所以老鼠得了第一名。而水牛则是第二名。
过了一会儿,老虎全身湿淋淋地游了过来。它很自信地以为自己一定会得到冠军,结果玉皇大帝说:「你太慢了,只得到第三名。」
兔子也趁著别的动物过河的时候骑在它们的身上,得到第四名。但是因为兔子跑得太快,嘴唇被树枝划伤了。所以一直到现在,它的嘴巴还是好像裂了一半似的。
第五名是龙。因为它跑到南海去降了一场大雨,雷声打得太响,把它自己的耳朵给震坏了。我们现在称呼耳朵听不到声音的人为「聋」子,就是这麼来的。
接著,一条大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得到第六名。可是因为它跑得太快了,把脚给跑断了,所以现在的蛇都没有脚,只能在地上爬行。
第七名是马。过了没多久,羊、猴子、鸡也都赶到了。其中第八名是山羊,它先在河边和猴子、鸡相遇。它们恰好看到河里有原木漂流,於是一起跳到原木上过河。
过河的时候,猴子坐在中间。因为它在木头上坐太久,把屁股坐红了,所以现在的猴子屁股都是红红的。
鸡原本有四只脚,但是渡河的时候,两只脚被原木压断了,所以现在只剩下两只脚。
调皮的狗也慢慢地游了过来,它的游泳姿势好像在洗澡一样。
猪也慢慢地过了河,一上岸,就一直大声喘气,好像在说:「累死我了!累死我了!」它得了第十二名。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介绍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及它对后世的影响.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的特点是:中央与各府、州普遍设立医学校,学校式教育推广到全国;医部与药部分立,专业设置明确;教学内容丰富,课程结构完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严格考试制度,师生皆同;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并具有医、教、研合一的组织形式.唐代学校式医学教育模式为后世所沿袭,对中国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是制曲酿酒的发源地,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白酒起源于何时?何人始创?迄今说法尚不一致。从商代甲骨文中已有“醴”字,淮南子说:“清醴之美,始于耒稆”。《尚书说命》记载:“若作酒醴,尔为曲糵”。最早的文献记录是“鞠糵”,发霉的粮食称鞠,发芽的粮食称糵,从字形看都有米字。米者,粟实也。由此得知,最早的鞠和糵,都是粟类发霉发芽而成的。《说文解字》说:“糵,芽米也”。“米,粟实也”。以后用麦芽替代了粟芽,糵与曲的生产方式分家以后,用糵生产甜酒(醴)。商、周一千多年到汉朝,糵酒还很盛行。北魏时用榖芽酿酒,所以在《齐民要术》内无糵曲的叙述。1636年宋应星著《天工开物》内说:“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逐至失传”。据周朝文献记载,曲糵可作酒母解释,也可解释为“酒”。例如杜甫《归来》诗里有“恁谁给曲糵,细酌老江乾”;陈騊声有“深深曲糵日方长”的诗句,这里“曲糵”也是指“酒”。
曲在《辞源》的解释为酒母,酿酒或制酱的发酵物,亦作“曲”。曲或鞠的简化字为曲。酒曲的发展,经过不断地技术改良,由散曲发展到饼曲,终于形成了大曲和小曲。大曲中主要微生物是曲霉,适宜于北方天气寒冷的各省。制造大曲的原料为大麦、豌豆或小麦,例如前者为汾酒、西凤酒大曲,后者为茅台、泸州酒曲等。因制曲原料为麦类,常称为麦曲,其形状似砖,又称砖曲,其曲块大和用曲量多,通称大曲,用于酿造我国的传统工艺名优白酒。小曲酒主要微生物是根霉和毛霉,在南方亚热带的温暖气候,有利于生产小曲及其小曲酒。制造小曲的原料为大米或稻糠,有的加入中草药,如邛崃米曲、董酒米曲;有的不用中草药,如厦门白曲、稗木镇糠曲等。1982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卡尔麦提(Calmette)在中国小曲中发现一种糖化力强的根霉,利用此种霉菌生产酒精,定名为阿明诺法或淀粉法(Amolproetzz),1985年正式投产。1956年,方心芳先生开始将小曲分离出的根霉分类及重要的生理特性的研究,确定了根霉是小曲的主要糖化菌。
白酒所应用的酒曲,大概可分为小曲、大曲和麸曲三类。小曲到南北朝时,已相当普遍生产,到了宋代时又有重要的改进,其根霉小曲成了世界最好的酿酒菌种之一。这种根霉小曲传播很广,如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尼泊尔、不丹、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日本(在绳纹末期从中国传入了稻作技术和造酒技术)都有根霉小曲酿酒,产品受到国外人民的青睐。
麸曲是方心芳先生研究高粱酒的改良,提倡用曲霉制造酒曲,又称快曲,因制曲时间短而得名。制曲后,麸曲直接作为糖化剂,一般用量较大,仍有误称为大曲。酿酒必先制曲,好曲酿出好酒,这是培养有益菌类,利用自然界或人工分离的微生物,分泌出许多复杂的酶,利用它的化学性能来完成的。
白酒酿造始于何人?其说法不一。从战国时期《世本·作》:“仪狄做酒醪变五味”,这是造酒最早的文字记载,传至周朝,更有汉朝许慎《说文解字》“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口尝之而美,逐疏仪狄。杜康作秫酒”。至今杜康造酒之说广为传颂,及至日本人将酿酒工统称“杜氏”。更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人认为杜康是酿酒的祖师爷,这是一种悖论。宋高承在其《事物纪原》一书中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酿酒也”,说明杜康究竟是哪个时代人,尚未搞清楚,何况当年杜康酿造的酒绝非今日的蒸馏酒。
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微生物学原理推测,认为酒的起源,最早出来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最后发现为粮食(谷物)酿造的蒸馏酒,这是讨论的课题。水果中含有糖类的果汁,如暴露于皮外,果皮上常附有酵母,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果汁就会发酵成酒。动物家畜的乳汁,其中含有乳糖,同样经酵母发酵为奶酒。谷物酿酒要复杂很多,粮食中为碳水化合物不是糖而是淀粉,淀粉需要经淀粉酶分解为糖,然后由酵母的酒化酶将糖变成酒。我国粮食酒中最早出现是黄酒,称为酿造酒,又称发酵酒,是不经过蒸馏的,随后才会出现为现在的蒸馏酒,即中国白酒,这与蒸馏器有关。
白酒在唐朝又称为烧酒,历代诗句中常出现烧酒。白香山有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雍陶亦有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当时的四川已生产烧酒。古诗中又常出现白酒,例如李白的“白酒新熟山中归”;白居易的“黄鸡与白酒”,说明唐朝的白酒就是烧酒,亦名烧春。研究白酒的起源,必先以蒸馏器为佐证。方心芳先生认为宋朝已有蒸馏器(《自然科学史》6卷2期,1987年),但他在1934年时曾说我国唐代即有蒸馏酒(《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调查报告》第7号)。1975年在河北承德市青龙县出土的金代铜质蒸馏器,其制作年代最迟不超过1161年的金世宗时期(南宋孝宗时),认为可信无疑。据西方在10或11世纪发现蒸馏法以后,就可能由发酵的饮料中得到较早的乙醇(酒精)。但在16世纪以来,由谷物原料直接制备乙醇,其酒精和水的类似饮料产品,就被广泛应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酒行业迅速发展。从白酒质量看,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评选出全国八大名酒,其中白酒4种,称为中国四大名酒。随后连续举行至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国家级名酒17种,优质酒55种;1979年全国第三届评酒会开始,将评比的酒样分为酱香、清香、浓香、米香和其他香五种,称为全国白酒五大香型,嗣后其他香发展为芝麻香、兼香、凤型、豉香和特型5种,共计称为全国白酒十大香型。从白酒产量看,1949年全国白酒产量仅为10.8万吨,至1996年发展到顶峰为801.3万吨,是建国初期的80倍,近几年来基本稳定在350万吨左右,全国注册企业达3.7万家,从业人员约几十万。从白酒税利看,每年为国家创税利约120亿以上,仅次于烟草行业,其经济效益历来是酒类产品的前茅。从白酒科技看,中央组织全国科技力量进行总结试点工作,如烟台酿酒操作法,四川糯高粱小曲法操作法、贵州茅台酿酒、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和新工艺白酒等总结试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总结试点就是科研,科研就是发展发生力。从白酒工艺看,它的生产可分小曲法、大曲法、麸曲法和液态法(新工艺白酒),以传统固态发酵生产名优白酒,新工艺法为普遍白酒,已占全国白酒总产量70%。从白酒发展看,全国酿酒行业的重点,在鼓励低度的黄酒和葡萄酒,控制白酒生产总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节粮和满足消费为目标,以认真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少污染和高效益”为方向。
白酒是我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通过跟踪研究和总结工作,对传统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从作坊式操作到工业化生产,从肩挑背扛到半机械作业,从口授心传、灵活掌握到有文字资料传授。这些都使白酒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与创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一批厂家成为我国酿酒的大型骨干企业,为国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应继承和发展这份宝贵的民族特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酒文化,使白酒行业发扬光大一、幌子的颜色在右卫城,饭店门前挂幌子的颜色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蓝色的,代表的是清真饭店,是由回族人开办的,表示宗教的“清真高切”。饭店所售肉类以食草类反刍的偶蹄动物的肉制品为主,常售有牛、羊肉,也有骆驼肉,但是从不销售马、驴、骡、狗肉。在清真饭店最大忌讳就是点猪肉菜肴(因传说猪对回族人有救命之恩),如有违忌,饭店主人就视你为不敬或挑衅,不会饶恕你。右卫古城里,有名的清真饭店有清末甄氏开办的五胜园饭庄,挂蓝色汤瓶图案的幌子,幌子的下边配有阿拉伯文字,右卫古城的老人称其为“火烧文”,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县工商联联开办的回民饭店,在新县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马姓开的回民饭店。另一种是红色的,代表汉人开办的饭店,在汉人饭店里没有太多的讲究和忌讳,荤素菜肴丰富,顾客可以任意选,也可以随意点。较有名气的有宾宴楼、同春饭店等。二、幌子的数量饭店门前挂幌子是有讲究的。位置在门口上方的屋檐下,如果挂一个幌子,必须居门正中;如果挂两个幌子,必须在门框两端上方各居其一;若挂三个幌子,一正两副。依次类推,但是在右玉,鲜有挂四个幌子的。正规的饭店,挂起幌子,就表示营业,打烊(即饭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就取下来。饭店挂幌子的数量,是有严格要求的,不是随便的事。掌柜必须根据厨师技艺,饭菜质量,饭店规格档次等条件,决定挂几个幌子。具体的讲:1、饭店挂一个幌子,表示有啥吃啥。说明这里是家常小吃店,只能吃到本地的家常便饭。很少做炒菜,也不准备酒水,是客人填饱肚子的地方,设备也简陋。2、饭店挂两个幌子,表示有啥做啥。说明这里是家常小炒店,饭店储备一些本地常用菜肴的原料以及酒水,可以根据顾客的需要上菜,是三五个亲朋相聚饮酒的好地方。3、饭店挂三个幌子,表示吃啥有啥。饭菜相当丰盛,可以做席面,资金充足,备料齐全,还可以做鱼、虾等海味,顾客可根据菜谱随意点菜。 4、饭店挂四个幌子,表示饭店可以想啥吃啥。档次很高,资金雄厚,一般可以容纳二十多张桌子,也可以举办事宴,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厨师做不到的。顾客可以随意点菜,南北风味皆可。但是,右卫城饭店挂四个幌子的鲜有,表明饭店掌柜谦虚谨慎,不事张扬的个性免得给后代剩下的只有一望无际的墓地 1·《西游记》载:
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2·《隋唐演义》载:
有一阶段唐太宗李世民情绪很不好,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鬼魅呼叫,弄得后宫夜夜不宁。他很害怕,将此事告诉君臣。大将秦叔宝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犹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李世民同意。当夜果然无事。自此以后,便让二将夜夜守卫。后来李世民嫌二人辛苦,便命画工绘二人如往常守卫的全身像悬挂在门口,邪祟从此便绝迹了。上有所好,下必效仿,于是门神就传到了民间,至今民间所贴门神还有秦琼、敬德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