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神话鬼的等级壮族的风俗在宗教中,鬼被分为六个等级,每一个等级的鬼都不相同,它们的由来也不相同。
鬼的六个等级
1、厉鬼
这是一种非常凶恶的鬼,它们经常到处害人,怨灵极深,它们是由哪些含不白之冤而自杀或者被别人谋害致死之人的怨气幻化所致的鬼,曾经在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老舍的《四世同堂》等提到过。
2、鬼将
它们穿着盔甲,拿着长枪,是保卫地府中的鬼兵,是统领地府中每一个鬼兵的将领,穿着盔甲,拿着长枪,活着的时候是名震一时的大将军,死后被阎王选中,任命为鬼将。
3、鬼神
鬼神是与神仙相似的鬼,身穿着白色或者淡红色的官衣,它们大多数善良,到处救济凡人,生前是在地方上颇有威望的医师或者书生,虽然行善但是还无法在死后成仙,因此做了鬼神,
4、鬼王
百鬼之首,它们一般十分凶恶,喜好杀戮,经常夜晚残害哪些独处一人,而它手下也都是些厉鬼。它们说着的时候是盗贼或者重刑犯人,死后地府不收留它们就跑到阳间自立为王。
5、鬼皇
鬼皇是地府中一些地区的掌管者,它们管理着地府的各个区域,而自己又都被阎王掌管,可以说鬼皇是地府的地区官员,因为它们生前都是拥有丰功伟绩的各个朝代的仁慈的皇帝,所以死后到了地府阎王就让它们掌管了地府的各个地方。
6、鬼帝
鬼帝和鬼皇一样,它们都是死后在地府中任职的鬼,只是鬼帝掌管在阳间各地方的大大小小的鬼,他们负责处理那些以为孤魂野鬼。
在我国古代的一些关于鬼故事的书中其实有许多关于鬼的等级的记载,上述的鬼的6个等级大致就是按照鬼的职位来介绍的。下面就向大家再介绍划分成了36个等级的鬼。
鬼的三十六等级
36、杀身鬼,它们活着的时候不走正道,死后到了地狱受尽折磨,即使它们投胎做了人,但是都是地位下贱,贫穷又聋又哑的人。
35、交道鬼,它们生前都是在抢过路人干粮让别人饿肚子的人,在死后得到了报应,来生也会是下人,任人欺凌。
34、树中住鬼,它们生前都是乱砍乱伐,破坏寺庙园林树木的恶人,死了之后被困在树中,忍受着被人砍伐的痛苦,转世了也会以那些卖花草树盆的为业。
33、冢间食热灰土鬼,它们以前都是盗卖供奉在神庙佛前花草的人,得到了报应,吃哪些烧热的土,即使转世了也是一些低贱的人。
32、旷野鬼,活着的时候是强盗,专门破坏树木水源,劫夺他人的财务,即使来生,也经常会出现在哪些险峻的上路里。
31、食毒鬼,它们活着的时候都是用毒药害死别人后掠夺他人财务的人,死了堕入了地狱,忍受着它们以前犯下的过错,如果投胎做了人再继续用毒药害人,会再进入地狱,受尽痛苦。
30、食火炭鬼,它们以前都是虐待囚犯的监狱长,死了之后吃火炭。
29、食风鬼,它们以前都是答应了穷人给他们食物而不承诺的人,死了之后,以风为食,长期忍受饥饿的痛苦,即使投胎了也是贫穷低贱的人。
28、住净巷陌鬼,以前都是不净食施梵行清净的人,死后以粪为食,转世之后都是些淫妇。
27、火炉烧食鬼,以前都是贪吃僧人的食物的人,死后以火为食,即使转世了,仍然会被火烧死。
26、婆罗门罗刹,以前都是贱买贵卖,贪嫉破坏的人,死了之后,常因为饥渴在小巷中乘机杀人,来生也是那些喜欢吃人肉的恶魔。
25、食人精气鬼,以前都是喜欢骗人,巧舌于簧骗人参军等别人战死后夺取财物的人,死了之后,要忍受饥饿,斩杀头颅的磨难,即使来生,也是贫穷的人。
24、食小人鬼,以前都是用巫术诱骗人钱财的人,死后堕入地狱,变成偷人婴儿吃的鬼。
23、执杖鬼,以前是国王大臣的爪牙,经常欺男霸女,没有仁慈之心,死后是阎王的使者,专门捕捉那些罪人,即使来生也是在那些偏僻的地方做迷路人的向导。
22、海渚鬼,以前经常在偏僻的地方敲诈那些生病没有力气的人,死后变成瘦弱如骨,饮食朝露的鬼,即使来生也是一瘸一拐的人。
21、欲色鬼,以前都是通过卖淫得到钱财,死后变成能够随意改变自己外貌,进入别人家盗取食物的鬼,即使来生也是戏子或者妓女。
20、伺婴儿便鬼,以前都是因为别人杀害了自己婴儿发誓要报仇作恶的人,死后变成专杀婴儿的厉鬼,即使来生也是经常抱怨别人的人。
19、炽热鬼,以前都是骗取钱财,杀害无辜人,将抢来的财务献给国王大臣乞求得到富贵的人,死后要经常忍受酷刑,即使来生也是盗贼掠夺的对象。
18、愚弄的鬼,即使来生也是那些贫困潦倒国家的大臣或者国王。
17、地下鬼,以前都是为了财务,诬陷别人入牢的人,死后变成生活在地下黑暗的鬼,即使来生也是穷困潦倒的人。
16、伺婴儿便鬼,以前都是骗取钱财的人,死后变成忍受火焰烧身的鬼,即使来生也是多灾多难。
15、疾行鬼,以前都是破戒的僧人到处勒索钱财的人,死后变成了疾行鬼,即使来生,也是守护在寺庙的人。
14、食香烟鬼,以前都是买劣质香料的人,死后变成身上涂满了香料自娱自乐的骨,即使来生也会家境贫寒。
13、食肉鬼,以前都是屠杀卖肉,以高价卖给他人的人,死后变成样貌丑陋,在小巷寺庙中的鬼,即使来生也是那些以为饥寒而吃人肉的恶魔。
12、食血鬼,以前都是爱好嗜血,不给妻子儿女食物的人,死后变成食泥和血混合的食物的鬼,即使来生也是毛躁的人。
11、食鬘鬼,以前都是偷佛像前以及那些师长头上的花鬘的人,死后变成了专门吃别人进贡在佛像前的花鬘,让那些祈求得到神灵保护的人晚上做噩梦,即使来生也是些在花园中的守园人或者靠卖花生活的人。
10、食唾鬼,以前都是把不干净的食物施舍给僧人或者将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食物施舍给那些身犯戒条正在受戒的人,死后变成食人唾沫的鬼,即使来生也多是贫穷下降,身体消瘦在寺庙乞讨的人。
9、希望鬼,以前都是欺凌霸市的人,死后变成经常要忍受饥渴的鬼,即使来生也是下贱的仆人。
8、食水鬼,以前都是在酒中掺水的奸商,死后变成和渡河之人脚下的河水为生,还要遭受水鬼殴打的鬼,即使来生也会贫穷生活在干旱地带的人。
7、食法鬼,以前都是以说佛法骗取钱财的人,死后变成依靠佛法才能活的鬼,即使来生也是看管神庙,靠乞讨生活的人。
6、食气鬼,以前经常不顾妻子儿女,自己享受美食,死后变成只能靠闻供奉的食物的香气活下去的鬼,即使来生也是多灾多病的人。
5、无食鬼,以前都是嫉妒别人,陷害别人,让他人忍受饥渴而死的恶人,死后变成靠水汽解决饥渴的鬼,即使来生也是短命的。
4、食粪鬼,以前都是讲不干净的食物发给僧人的人,死后变成以人的粪便为食,即使来生也是浑身充满臭味,低贱的人。
3、食吐鬼,以前是欺骗丈夫儿子的女人,死后变成以人的呕吐物为食的女鬼,即使来生也是乞丐。
2、针口鬼,以前曾是雇人杀人,骗取钱财的人,死后变成以瘴气为食。咽喉细如针尖,腹大如山,滴水难进,常受饥渴,并受寒热、蚊叮、热病的鬼,即使来生也是经常饥渴贫穷的人。
1、镬身鬼,以前都是受他人雇佣,以杀害别人赚取钱财的人,死后变成以脏水气味为食的鬼。
这些鬼是真是假无从得知,它们被记录在中华悠久的历史文献综述,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有“灵魂”,称之为“鬼”。科学研究表明,鬼魂只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科学家经过大规模科学调查后,得出结论:“鬼”是不存在的,“闹鬼”都是环境和心理作用造成。
灵魂,指意识、精神、心理活动,是大脑生理活动的结果,是物理、化学反应的产物,并不能脱离大脑而存在。人一死,大脑活动终止,意识丧失,所谓的灵魂也跟着消失。这是灵魂不存在的科学依据。人们普遍都有幻觉,但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这一点,因此有时候会把这些幻觉理解为鬼魂。
迄今为止,从未发现过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被声称的超自然力现象。实验证明,鬼魂只是头脑创造的假象,因为生病、劳累或者压力,人类大脑在某一瞬间失去了身体的位置所致。
科学界对鬼魂现象有多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因为心理作用,包括错觉和幻觉造成的认知的错误;另一种解释是精神病理作用,也就是脑部器官受损,而导致遗忘、精神紊乱等现象。第三种可能与环境改变有关,主要是出现电磁场变化。
他认为人类的生活空间充满了电磁波。人脑就是电化学器官,生物电信号在脑细胞间传递信息,强大的电磁场会影响到那些信号,并产生奇异的视觉、触觉与听觉。作用于人脑的电磁场还可以导致不同的情绪,如恐惧、紧张等,就是这种情绪使人产生看见鬼魂的异常现象。
鬼,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像一个可怕的脑袋(非“田”字),是似人非人的怪物。“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鬼
壮族婚俗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砍梯、拆桥、对歌等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新娘去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她登完竹梯,一位父母健在的男青年立即将竹梯砍断。进入洞房,后面又立即有人拆去“新桥”、“砍梯”、“拆桥”,表示新娘后路已断,今生永落夫家,生育子女,创家立业,也寓意新人结合,如意美满,白头偕老,永不变心。晚上,伴娘和歌手要与寨上小伙子们对歌。新娘次日回门,新郎当日或次日接回。晚上伴娘和歌手又要与寨上小伙子对歌,连唱3夜,有茶歌、赞歌、情歌等等。有些青年通过这种机缘机中了意中人。
壮家独特的求爱方式——抛绣球
抛绣球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意的独特方式。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棉籽,大小不一,轻重不等,一般不超过一斤。比赛时,男女相向分列两队,各有一裁判。一方起抛,球落对方场内,接不住的,要罚唱歌或表演节目。再轮换抛球。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壮族岩葬
岩葬是壮族的一种丧葬方式。就是人死之后,不埋入士,而是敛尸入棺,在悬崖峭壁土凿孔插桩置放棺木;或是在悬崖上凿洞,纳棺其中;或就岩石的裂隙和天然岩洞,将棺木抬进去,凌空悬置。
广西西部地区石山耸立,岩洞遍布,所以,当地壮族多选在下临江河的悬崖峭壁上的天然岩洞入葬逝者。岩葬棺木多为圆木,剖开为二,然后挖空而成,也有用六块木板镶成长方体的。壮族岩葬的起止年代大约在东汉时期,直到民国年期还在部分壮族地区流行,大部分的壮族岩葬主要是明、清时期的。
古代壮族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棺木悬于峭壁上的岩洞中呢?这是由壮族经济生活与宗教信仰所决定的。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期,由于生产力低,壮族先民多是居住在岩洞里,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人死之后仍与活着的人一样进行生产与生活,同样要衣、食、住、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岩葬就和人类居住的岩洞联系在一起了。
壮姑夏装
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衣衫腰身部位比较宽松。裤子为青色,宽筒,裤筒中腰也镶有两道宽约一寸的“花栏杆”,多为锻带加绣花色。壮姑穿上这套衣裳,配上线底细花胸围和方形法净印花头巾,耳挂串珠环,腕戴白银镯,走在乡间路上,给人以潇洒、自然、和谐的内蕴美感。
壮族的歌
壮族人民素以能歌善舞著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被称为歌的海洋。壮民善于以歌来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劳动,抒发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恋爱有情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互相磐考比赛智力有磐歌,宴请宾客有劝酒歌和节令歌,祈神有求雨有祈祷歌;教育儿童有儿歌和童谣。每年春秋两季,男女青年盛装打扮汇集到特定的场所进行对歌,这种歌会形式称为“歌圩”亦称为“歌节”。柳州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壮族山歌的对唱,立鱼峰、江滨公园、喷泉广场都是对歌的场所,但以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歌会最为热闹。
三月三和歌圩
三月三和歌圩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壮族歌节已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板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籽,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踩高跷踢足球
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要用那高跷。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足球,更是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